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致急性荨麻疹反应

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致急性荨麻疹反应

一、静滴生脉注射液引起急性荨麻疹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唐丽娜,张祥霞,沙毛毛[1](2020)在《某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超说明书用药相关性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与超说明书使用情况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共154份,统计出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相关数据,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超说明书使用问题。结果 154例不良反应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超说明书用药所致药品不良反应有108例,占70.13%,主要集中在超适应证、用量、溶媒选择、溶媒剂量超说明书及未按说明书要求冲管方面。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所致不良反应比率明显高于未超说明书用药所致不良反应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注射剂的超说明书使用可能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临床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用药。

张美恒[2](2020)在《基于IL-23/IL-17炎症轴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荨麻疹大鼠的效应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以荨麻疹模型大鼠为受试对象,通过观察玉屏风颗粒干预对荨麻疹模型大鼠皮肤组织中IL-23,IL-17蛋白表达、IL-23,IL-17m RNA转录水平的变化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以探讨其基于IL-23/IL-17炎症轴对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和疾病发病机制,为玉屏风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设立分组:选用SPF级SD大鼠,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0.9mg·kg-1·d-1),玉屏风颗粒高、中、低剂量组(4.05,2.7,1.35g·kg-1·d-1)。注射卵白蛋白与氢氧化铝悬液和百白破疫苗进行致敏复制荨麻疹大鼠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免疫组化(IHC)法检测皮肤组织IL-23,IL-17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皮肤组织IL-23,IL-17m RNA转录水平。运用Image Pro Plus 6.0图像软件进行蛋白IOD半定量评分,用SPSS 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玉屏风颗粒可显着改善荨麻疹模型大鼠皮肤真皮水肿、胶原束距离增宽、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同时可减轻荨麻疹模型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荨麻疹大鼠皮肤的IL-23,IL-17m RNA水平及蛋白表达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颗粒能显着下调荨麻疹模型大鼠皮肤的IL-23m RNA水平及蛋白表达评分(P<0.05,P<0.01),以高剂量组疗效最佳;玉屏风颗粒对IL-17无显着调控作用。结论:1.本次研究采用腹腔注射卵白蛋白和氢氧化铝悬液混合物复合造模法成功制备荨麻疹大鼠模型;2.玉屏风颗粒具有抑制荨麻疹模型大鼠皮损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恢复组织结构形态的作用;3.荨麻疹模型大鼠皮肤组织可见荨麻疹样病理改变、肥大细胞脱颗粒增多,并伴见IL-23,IL-17表达上调,提示IL-23/IL-17炎症轴活跃在荨麻疹模型大鼠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4.玉屏风颗粒可显着减轻荨麻疹模型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改善真皮水肿、浆液性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IL-23促炎细胞因子而遏制荨麻疹样病变有关。

殷秋红[3](2019)在《304例急性荨麻疹住院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 研究急性荨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出其致病因素、临床特征、辨证分型、治疗方式等,并探讨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认识和治疗急性荨麻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就诊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住院部急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各项信息,通过制定“急性荨麻疹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进行汇总,然后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用EXCEL制作图表以呈现所得数据。研究结果1.其中女性病例199例,男性病例为105例,性别比例男:女为1:1.89;年龄最小的3岁,年龄最大的77岁,儿童患者55例占比18.09%,成人患者249例占比81.90%,平均年龄为34.52士17.75岁,平均住院时间为5.80±1.77天.平均病程为10.49±3.85天;2.发病季节中春季62例(20.39%),夏季98例(32.23%),秋季93例(30.59%),冬季51例(16.77%)发病季节以夏秋季节为高发。患者中有79例来自农村,有229例来自市区。3.有家族史的共有7例,合并有过敏性疾病史的有47例,以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最为多见,有药物过敏史的共53例,以头孢和青霉素最为多见。4.发病因素中感染因素的有134例(44.07%),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以及急性胃肠炎最为常见(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药物因素的共有168例(55.26%),最常见者为解热镇痛抗炎药、头孢、青霉素类抗生素;中药致敏的以清热解毒药和活血化瘀药最为多见;食物因素有48例(15.78%),以尘螨、虾、蟹为常见;接触物共有13例(4.27%),常见为装修、刺激性气味等;精神因素8例(2.63%);合并慢性系统性疾病的54例(17.76%);无明显诱因的28例(9.21%)。5.以UAS评分,风团数量评分1分的有56例(18.42%);评分2分的有150例(49.34)%;评分3分有98例(32.23%);瘙痒程度评分1分的有66例(21.71%);评分2分的有151例(49.67%);评分3分的有87例(28.61%)。6.伴有发热的共129例(44.15%),其中低热的有27例(8.88%),中度发热的有71例(23.35%);高热的有31例(10.19%);无发热的有175例(57.56%);伴咽痛的有42例(13.81%);伴咳嗽的有28例(9.21%);伴咳痰的有13例(4.27%);伴咽梗的有121例(39.80%);伴呼吸困难的有18例(5.92%);伴腹痛的有52例(17.10%);伴腹泻的有19例(6.25%);伴恶心的有44例(14.47%);伴呕吐的有56例(18.42%);伴心慌的有76例(25.00%);伴胸闷的有71例(23.35%);伴头痛的有2例(0.65%);伴头晕的有2例(0.65%);伴晕厥(意识丧失)的有9例(2.96%);伴关节肌肉痛的有28例(9.21%);伴扁桃体肿大的有85例(27.96%);伴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有32例(10.52%)。7.实验室检查中WBC偏低的有6例(1.97%);增高的有117例(38.48%);N%增高的有136例(44.73%);CRP增高的有175例(57.56%);ESR升高的有109例(35.85%);ASO升高的有17例(5.59%)。ANA阳性的有74例;其中滴度高于320的有27例。8.此外在其他的检测项目中肺炎支原体阳性17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4例、腺病毒阳性1例、衣原体阳性1例、副流感病毒阳性1例、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阳性1例;EB病毒阳性5例、巨细胞病毒阳性1例、HSV1病毒IgM阳性10例;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1例;咽拭子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1例;痰培养:肺炎链球菌阳性1例;结核抗体测定IgM阳性1例;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数目增高的27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23例、阴性26例;甲状腺功能增高33例、偏低3例;IgE升高93例;体液免疫功能降低58例;心肌酶谱升高77例。9.过敏源检测结果示常见的过敏物质主要有:梧桐、豚草、小麦、花生、大豆、西红柿、尘螨、花粉、虾、蟹、牛肉、鸡蛋、牛奶、点青霉、猫毛、狗上皮、榛子、开心果、蟑螂、榆树、鳕鱼、啤酒花,其中频率最高的过敏源为尘螨、牛奶、鸡蛋、虾蟹。10.在77例口服中药治疗的患者中,风寒证的共19例(24.67%)、风热证的共42例(54.54%)、胃肠湿热证的共5例(6.49%)、热毒炽盛证的共4例(5.19%)、气血两虚证的共7例(9.09%);其中风寒证的常用方剂有越婢汤、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麻各半汤;风热证常用的方剂有小柴胡汤、消风散加减、银翘散;胃肠湿热证的常用方剂有清热除湿汤、除湿胃苓汤;热毒炽盛证的常用方剂有黄连解毒汤;气血两虚证常用方剂有玉屏风散、四物消风饮、八珍汤、当归饮子。11.应用苯海拉明肌肉注射的有156例、肾上腺素肌肉注射的有27例;抗组胺药物的治疗主要以第一代和第二代的联合应用为主,对于细菌感染引起荨麻疹的抗生素治疗的有98例,对于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的有12例等,药物因素引起的血清病样反应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有92例。12.304例患者中有97%的患者经过合适的治疗,皮疹范围缩小,发作频次减少,发热持续时间逐渐缩短直至恢复正常,各项炎性指标复查可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治愈出院。发热的平均缓解时间为3.21±1.46天。风团的平均的消退时间为4.98±1.75天。结论1.急性荨麻疹的发病年龄以青中年为高发,在儿童中男性多于女性,在成人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发病季节以夏秋高发。2.外源性发病因素中以药物因素及感染因素为主,尤其在儿童中以感染为主,而成人中感染及药物因素占比均较高,感染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扁桃体炎最多见,药物因素以解热镇痛抗炎、抗生素以及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为多见。3.内源性发病因素中以合并慢性系统性疾病为主,最常见的是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各种术后。4.临床表现上以UAS评分风团多少及瘙痒程度的评分均以2分为主。5.伴发热的急性荨麻疹患者以感染及药物因素为主,以中度发热多见。6.实验室检查结果中WBC、N%、CRP、ESR、ASO等炎症指标与感染严重程度相一致。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ANA、HP等指标的检测进一步明确了急性荨麻疹患者中合并慢性系统性疾病与诱发荨麻疹之间的关系。7.中医治疗急性荨麻疹以风热证为多见,常用方剂为小柴胡汤、消风散。8.西医治疗急性荨麻疹,与感染相关的以抗感染治疗,与药物相关的多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较轻的可单纯抗组胺药物治疗,病情较重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治疗。9.中医与西医的联合治疗在退热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

陈诗琪[4](2019)在《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风险评价及其说明书修订程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根据文献及自发呈报系统中已报告的数据内容,对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进行评价,挖掘潜在的用药风险,指导临床安全用药,为修订、完善喜炎平注射液药品说明书提出建议,最终为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第一、二部分研究通过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等7个中英文数据库,英文检索关键词为“andrographolide sulfonate”、“xiyanping”,中文检索关键词为“喜炎平”,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月9日,检索文献类型为期刊,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个案报告及临床试验文献,提取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资料,进行ADR评价、关联性及严重程度评价,对文献的分布情况、AE/ADR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等。第三部分通过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发呈报系统(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SRS)数据库,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系统上报的所有喜炎平注射液疑似ADR数据信息,对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性进行整体分析。第四部分在系统整理我国药监部门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发布的中药注射剂修订通知公告的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一、二、三部分数据,对喜炎平注射液2016版药品说明书进行程序性修订,并提出说明书修改建议。结果:第一部分研究共纳入43篇文献,包含55例病例,其中8例不符合ADR定义,剩余47例进行描述性分析;47例报告中关联性为很可能占55.3%,严重ADR报告占48.9%;报告中ADR人群以儿童(≤14周岁)为主,占66.0%,其中4周岁以下儿童共15例,包含9例严重的ADR;呼吸系统疾病占83.0%,人群中未描述过敏史占55.3%;无混合用药报告,联合用药不详占59.6%,详细的联合用药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等;ADR类型多以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为主,占97.9%,70.2%ADR发生在用药后30分钟内,经及时治疗,95.7%ADR可好转或痊愈。第二部分研究最终纳入263篇文献,包含971人次AE报告,涉及1161例次AE类型。该部分文献主要分布在2015年,主要分布省份为广东、河南、江苏;AE人群主要原发病为小儿手足口病、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寻常型银屑病、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等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儿童使用该药占总AE人数的76.42%;文献中仅1例患者描述了既往史与过敏史的采集;用药疗程多持续7天;联合用药多常见于阿奇霉素、利巴韦林、阿维A胶囊等,无报告混合用药;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涵盖超剂量、超滴速、超频次、超溶媒使用、不合理的给药方式;与喜炎平注射液相关的AE症状较多表现为腹泻、皮疹、恶心、呕吐、瘙痒,而所有AE报告中,63.34%未收集用药后发生AE的时间,55.61%未提及AE的处理方式,54.79%未提及AE的预后。第三部分研究结果显示2004-2017年度临床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疑似ADR发生率、各个年龄段临床用药的疑似ADR发生率均为罕见级别(0.01%-0.1%),其中疑似严重ADR的发生率为十分罕见级别(<0.01%);ADR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的皮疹、瘙痒等反应为主;所报告的疑似不良反应中,与用药相关(包括肯定、很可能、可能相关)的例数占90%以上。第四部分在2016版喜炎平注射液说明书的基础之上,[功能主治]可更新为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银屑病等实热证者;[用法用量]建议限制在7天以内,且溶媒稀释后放置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不良反应]增加过敏性休克的个案报告、过敏样反应、皮疹、瘀斑、四肢厥冷、喉咙发痒、鼻塞、泌尿系统(阴囊水肿、少尿的个案报告)等项;[禁忌]更新为对穿心莲制剂及本品过敏者禁用,并补充过敏体质者禁用,建议将1岁儿童禁用修改为4岁以下儿童禁用;[注意事项]增加与阿奇霉素、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利巴韦林、阿维A胶囊等药物的联合用药须知、禁止雾化吸入等用药注意事项。结论:临床需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注意合理的滴速、溶媒、剂量、频次、给药方式等,严格区分儿童与成人用药,注意联合用药的冲管与用药时间间隔;应提供更多超说明书用药(如手足口病、银屑病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证据,避免临床无切实循证证据的广泛感染性疾病的使用;需要在用药前采集患者的过敏史,过敏体质者禁用,同时在用药开始的30分钟内加强监护;应着力提高临床试验中安全性报告的质量,安全性报告必须要对其因果关系进行评价,避免因不合理用药、疾病进程、药物联合使用等因素干扰了AE与喜炎平注射液的相关性。喜炎平注射液ADR的发生率较低,但仍需要加强其过敏反应及类过敏反应的机制研究,以便科学合理的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在完善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临床安全用药,从而实现药品风险的最小化。

黄丽清(Pornpan Subaim)[5](2019)在《膀胱经走罐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慢性荨麻疹在祖国皮肤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本病发病机制十分错综复杂,大数找不到病因,所以难以预防及治愈。而且慢性荨麻疹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治疗为内服抗组胺药为主,效果有效但容易复发难以痊愈。因中医特色疗法均能兼预防保健及治疗疾病,而且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并采用走罐方法排毒。如此本课题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背部膀胱经走罐治疗,通过中医特色疗法防治荨麻的临床经验,观察其走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走罐方法均安全、效过良好、副作用较少、操作简单、能经济实惠及复发率低,在临床应用广泛。为了发挥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疾病,以进一步提高本病的预防及治疗的优势选择。方法:本研究收集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就诊。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瘾疹(荨麻疹)的诊断标准,并将符合地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诊断者。总共80例,分成2组治疗组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行走罐疗法治疗结合内服西药(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为法40例和对照组于单纯内服西药(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为法40例。总疗程共4周,分别观察疗效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和治疗后第4周,并纪录实验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运用欧洲MILOR评分量表及SSRI作为参考值进行临床效应评定。所得采取SPSS25.0统计学软件举行统计学分析,按照医学统计学的有关标准分别进行T检验(t-test)及X2检验(Pearson chi-square)分析。所有的统计实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于P<0.05表示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有差异性极显着。成果:本研究收集临床病例,总共80例,分成2组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剔除0例和脱落0例,80例患者均有完成临床观察。本研究收集男性患者共39例和女性患者共41例;平均年龄为33.78±11.964。其中治疗组有男性患者21例和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龄为34.55±11.536,其分成青年29例,中年9例,老年2例。和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和女性患者22例;平均年龄为33.00±12.476,其分成青年32例,中年6例,老年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性别和年龄均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在治疗前的临床症状评分以行欧洲MILOR评分量表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病情情况比较,经过治疗后2周,经统计学分析X2=1.333,P=0.513,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4周,经统计学分析X2=7.688,P=0.02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总疗效比较,经过治疗后2周,其中治疗组患者痊愈0例(0%),显效0例(0%),有效12例(30%),无效28例(70%);总有效率12例(30%)。和对照组患者痊愈0例(0%),显效0例(0%),有效7例(17.5%),无效33例(82.5%);总有效率7例(17.5%)。经统计学分析T=1.311,P=0.009,表示有差异性极显着(P<0.01)。经过治疗后4周,其中治疗组患者痊愈1例(2.5%),显效1例(2.5%),有效30例(75%),无效8例(20%);总有效率32例(80%)。和对照组患者痊愈1例(2.5%),显效0例(0%),有效17例(42.5%),无效22例(55%);总有效率18例(45%)。经统计学分析T=3.424,P=0.000,表示有差异性极显着(P<0.01)。结论:1.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观察中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较良好的变化。2.患者经过诊疗过程,治疗后第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7.5%;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T=1.311,P=0.009<0.01),表示有差异性极显着(P<0.01)。和经过治疗后第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T=3.424,P=0.000<0.01),表示有差异性极显着(P<0.01)。3.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结合西药内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均优于单纯用西药内服治疗,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姚立娟[6](2018)在《丹参注射液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与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特征,本研究选择以丹参注射液的安全性监测为例,通过检索国内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ADR/ADE)相关文献和江苏地区1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计量学评价,总结丹参注射液引发ADR/ADE的特征、影响因素,并提出临床使用控制风险的措施;找出影响病例报告质量的因素,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药注射剂报告设计提出建议,对中药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为当前的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1)丹参注射液安全性评价文献分析:检索1977~2017年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丹参注射液ADR/ADE相关报道,筛选出51篇报道进行计量学分析,探索性研究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2)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2006~2016年江苏地区上报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归类,对于发生人群、ADR症状以及累及器官、发生时间、合并用药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药品监管工作提出启示,对于ADR报告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合理建议;(3)以丹参注射液的生产过程为例分析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从监管部门角度出发,对建立完善药品风险管理机制提出建议。结果:(1)51篇文献涉及43种期刊,共收集434例病例;男性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ADR在59岁以上人群占比最高;原患疾病以冠心病(21.51%)、高血压(19.89%)为主,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患者更易发生ADR;丹参注射液ADR涉及全身多个系统以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见,多发于30min内;给药途径不当、超剂量用药、滴速过快、溶媒选择不当、药物联用不当、连续用药时间过长均可能影响ADR的发生。(2)2006年~2016年江苏地区丹参注射液ADR共涉及患者1583例,涉及生产企业44家,上报医疗机构以一级医疗机构为主,占比44.54%;ADR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占比68.35%;原患疾病以冠心病(17.73%)、脑梗塞(16.62%)、高血压(15.38%)为主,有既往不良反应史人员可能易发生ADR;ADR/ADE涉及多个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免疫功能紊乱为主,分别占24.69%,21.01%,12.98%。(3)通过FMEA法分析生产过程风险系数,对各风险点持续性改进,为药品生产监管和风险防控提供有力支持。结论:(1)临床使用方面:丹参注射液所致ADR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是速发型过敏反应;临床使用需以中医理论辨证论治,严禁不合理用药,做好“三查七对”;高敏体质患者因先进行皮试,临床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注意给药间隔、给药速度;临床药师应深入临床,指导医师用药;(2)监测系统方面:添加在线质量评估系统,完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各模块,提高数据利用价值;(3)监管方面:应积极推动中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和再评价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落实企业药品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国家社会用药安全补偿救济机制,保障受害者权益。

刘轲[7](2018)在《135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对2015年—2018年扬州市ADR数据库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累计系统-器官、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1356例中药注射剂病例报告,涉及40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和2054例次不良反应表现,其中热毒宁注射剂最多,占20.43%。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过敏反应为主,存在超适应证用药现象。结论:生产企业应加强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安全性信息内容;临床用药应严格按照适应证及用法用量,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机制,确保安全用药。

史运芳[8](2018)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荨麻疹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风散加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用药后的药物起效时间、皮损及瘙痒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荨麻疹,可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贺必梅,周颖芳,李万瑶[9](2017)在《蜂针严重过敏反应的原理与处理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蜂针对许多疑难病有良好的疗效是养蜂界众所周知的事实,而蜂针过敏反应也是大家所惧怕而又要面对的情况。蜂针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发热、瘙痒、阿瑟性反应(皮疹类)、表皮痛、淋巴结肿大等多种形式,其中前两项是最严重的过敏反应之一。如不加注意,甚至会使被蜂针者出现不可救治的情况。故本文意在分析严重蜂针过敏反应现象,并探讨其处理方法。一、严重蜂针过敏反应的原理

李发增,余江云,张丽,黄莓屏,邹宏超[10](2017)在《伴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的急性荨麻疹治疗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索治疗伴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的急性荨麻疹的药物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配为3组,A组(n=40)甲泼尼龙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1次/d,B组(n=40)甲泼尼龙注射液40mg静脉滴注1次/d,C组(n=36)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d静脉滴注1次/d,3组均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500mg静脉滴注1次/d。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2.50%,B组总有效率为95.00%,C组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阿奇霉素联合中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伴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的急性荨麻疹,临床症状改善快,疗效肯定。

二、静滴生脉注射液引起急性荨麻疹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滴生脉注射液引起急性荨麻疹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某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超说明书用药相关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和讨论
    2.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
    2.2 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使用情况
        2.2.1 中药注射剂超功能主治使用情况
        2.2.2 中药注射剂用量超说明书使用情况
        2.2.3 溶媒超说明书使用情况
        2.2.4 是否按说明书要求冲管情况
3 讨论

(2)基于IL-23/IL-17炎症轴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荨麻疹大鼠的效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技术路线图
引言
理论探讨
    1.传统医学对荨麻疹的认识
        1.1 瘾疹的病名
        1.2 瘾疹的病机探讨
        1.3 瘾疹与风邪的关系
        1.4 禀赋不耐为瘾疹发病内因
    2.荨麻疹的治疗
        2.1 现代医家对荨麻疹的诊治经验
        2.2 从“风”论治荨麻疹
    3.玉屏风散的起源、方义及现代药理研究
        3.1 玉屏风散的起源
        3.2 玉屏风散方药剂量变化
        3.3 玉屏风散方义分析
        3.4 玉屏风散临床应用
        3.5 玉屏风散现代药理研究
        3.6 玉屏风散药物成分药理研究
    4.现代医学对荨麻疹研究
        4.1 现代医学对荨麻疹的机制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荨麻疹的治疗
    5.炎症细胞因子与风邪的关系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对荨麻疹模型大鼠表皮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1.实验目的
        2.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讨论
        6.小结
    实验二 :玉屏风颗粒对荨麻疹模型大鼠皮肤组织IL-23、IL-17表达的影响
        1.实验目的
        2.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讨论
        6.小结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意义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304例急性荨麻疹住院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收集资料
    2.2 诊断标准
        2.2.1 中医诊断依据
        2.2.2 中医辨证分型依据
        2.2.3 西医诊断依据
        2.2.4 荨麻疹活动性评分
        2.2.5 药物分类标准
        2.2.6 疗效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性别和年龄
    3.2 病程和住院天数
    3.3 发病季节和地域的分布
    3.4 家族史、既往史和过敏史
    3.5 发病诱因
    3.6 皮疹表现及瘙痒程度
    3.7 伴随症状
    3.8 实验室结果分析
    3.9 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
    3.10 西医治疗
    3.11 治疗效果比较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急性荨麻疹患者临床调查表
附录二: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三:附表
致谢

(4)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风险评价及其说明书修订程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喜炎平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研究进展
        1. 临床安全性研究
        2. 非临床安全性研究
        3. 配伍稳定性研究
        4. 小结与展望
    综述二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制定的相关政策与说明
        1. 相关政策文件的推进
        2.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制定要求
        3. 制定风险最小化行动计划
        4. 科学使用药品说明书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个案报告文献数据的喜炎平注射液安全性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筛选
        1.4 资料提取
        1.5 不良反应评价、严重程度评价与关联性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基本情况与评价结果
        2.3 ADR各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关注用药人群
        3.2 谨慎联合用药
        3.3 谨防过敏反应
        3.4 规范超说明书用药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临床试验文献数据的喜炎平注射液安全性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筛选
        1.4 资料提取
        1.5 严重程度评价与关联性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分布情况与评价结果
        2.3 AE各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关注超说明书用药的安全性
        3.2 进行因果关系判定的必要性
        3.3 提高临床试验中安全性报告的质量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发呈报系统(SRS)数据的喜炎平注射液安全性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2004-2017各年度喜炎平注射液疑似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
        2.2 2004-2017年度喜炎平注射液各年龄段疑似不良反应分布情况
        2.3 2004-2017年度喜炎平注射液疑似不良反应类型分布情况
        2.4 2004-2017年度喜炎平注射液疑似不良反应关联程度分布情况
    3. 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文献及数据结果提出喜炎平注射液说明书的修订建议
    1.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的修订重点(2015.1.1-2019.1.1)
        1.1 说明书修订集中版块
        1.2 版块修订具体内容
    2. 喜炎平注射液说明书(2016版)修订建议的提出
        2.1 [功能主治]
        2.2 [用法用量]
        2.3 [不良反应]
        2.4 [禁忌]
        2.5 [注意事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准则(简称为卫生部评定法)
    附录2 个案报告Excel纳入文献基本情况表头
    附录3 临床试验Excel纳入文献基本情况表头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膀胱经走罐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慢性荨麻疹的医学研究
        一、慢性荨麻疹对中医研究
        二、慢性荨麻疹对西医研究
        三、慢性荨麻疹调养与护理
    第二节 拔罐疗法的研究
        一、拔罐疗法的功效
        二、足太阳膀胱经走罐疗法的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研究内容
        二、病例来源
        三、诊断标准
    第二节 病例选择
        一、纳入标准
        二、排除标准
        三、剔除和脱落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观察内容
        二、病例分组
        三、治疗方法
        四、疗效判定标准
        五、不良事件处理
        六、统计学分析
        七、结果分析
        八、研究流程路线图
第三章 统计学结果
    第一节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一般情况分析
        一、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比较
        二、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比较
    第二节 患者一般治疗前病情情况
        一、治疗前统计学观察情况
        二、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临床症状欧洲MILOR评分总分比较
    第三节 治疗后统计学结果
        一、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临床症状欧洲MILOR评分比较
        二、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临床症状欧洲MILOR评分比较
        三、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4周临床症状欧洲MILOR评分比较
        四、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欧洲MILOR评分比较
        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情情况比较
        六、治疗后的总疗效比较
    第四节 结论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研究选择依据及原理
        一、走罐疗法的选择依据及原理
        二、取穴的选择依据及原理
        三、西药的选择依据及原理
    第二节 疗效及结果评价
    第三节 优缺点及展望
        一、优点及创新
        二、缺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丹参注射液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1 药品不良反应的系统认识
    2 国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展现状
    3 丹参注射液品种概况
    4 药品风险管理
    5 中药注射液中药品风险管理与安全性监测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丹参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评价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临床应对ADR/ADE措施的建议
第三章 江苏地区丹参注射液ADR/ADE计量学评价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国家ADR监测网络中药注射剂报告设计的建议
    5 监管部门开展监测工作的启示
第四章 丹参注射液上市后风险管理
    1 方法
    2 丹参注射液风险管理的总结应用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全文总结
致谢

(7)135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涉及药品情况
    2.2 患者情况分析
        2.2.1 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
        2.2.2 既往病史和过敏史情况
    2.3 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2.3.1 ADR表现
        2.3.2 A DR发生时间
        2.3.3 治疗与转归
    2.4 用药情况
        2.4.1 用药原因
        2.4.2 用法及用量
        2.4.3 合并用药
3 讨论
    3.1 A DR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
    3.2 ADR与既往药物过敏史的关系
    3.3 A DR与超适应证和给药剂量的关系
    3.4 ADR与合并用药的关系
    3.5 中药注射剂特点及其他

(8)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判定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的起效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9)蜂针严重过敏反应的原理与处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严重蜂针过敏反应的原理
二、严重蜂针过敏反应的表现
    1. 过敏性休克
    2. 急性荨麻疹在皮肤表现
    3. 其他症状
三、严重蜂针过敏反应的处理
    1. 轻症
    2. 严重者
    3. 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10)伴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的急性荨麻疹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1.4治疗
    1.5 疗效判断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2.2 症状体征消失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较
    2.3 不良反应与糖皮质激素使用量
3 讨论

四、静滴生脉注射液引起急性荨麻疹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某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超说明书用药相关性调查[J]. 王丽,唐丽娜,张祥霞,沙毛毛. 中国处方药, 2020(09)
  • [2]基于IL-23/IL-17炎症轴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荨麻疹大鼠的效应机制[D]. 张美恒.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304例急性荨麻疹住院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 殷秋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风险评价及其说明书修订程序研究[D]. 陈诗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5]膀胱经走罐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D]. 黄丽清(Pornpan Subaim).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丹参注射液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与风险管理研究[D]. 姚立娟. 扬州大学, 2018(05)
  • [7]135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 刘轲. 药品评价, 2018(18)
  • [8]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 史运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06)
  • [9]蜂针严重过敏反应的原理与处理措施[J]. 贺必梅,周颖芳,李万瑶. 中国蜂业, 2017(11)
  • [10]伴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的急性荨麻疹治疗研究[J]. 李发增,余江云,张丽,黄莓屏,邹宏超. 皮肤病与性病, 2017(05)

标签:;  ;  ;  ;  ;  

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致急性荨麻疹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