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维生素 B_(12) 缺乏症和阿尔茨海默病

功能性维生素 B_(12) 缺乏症和阿尔茨海默病

一、功能性维生素B_(12)缺乏与阿尔茨海默病(论文文献综述)

徐俊,石汉平[1](2021)在《阿尔茨海默病脑健康营养干预专家共识》文中指出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等与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疾病谱中的位置不断前移.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报告指出, 2015年全球罹患痴呆的人数约为4747万[1];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预测2030年这一人数将增至8200万, 2050年将超过1.52亿[2].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60岁以上1507万痴呆人群中, AD患者高达983万(65.23%)[3].

王焱,刘英,李芳,张国领[2](2021)在《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胃酸分泌异常及胃酸相关性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通过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从而影响胃酸分泌。PPIs具有特异性高、抑酸作用强、起效迅速、持续时间长、服用方便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胃酸分泌异常及胃酸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从临床应用方面来看,PPIs有长期使用的趋势,且长期服用者主要为60岁以上的患者,占比80%以上[1]。长期应用PPIs可能潜在骨质疏松、骨折、感染、低镁血症、维生素B12缺乏、急慢性肾脏损伤、心脑血管病变、胃黏膜病变、肝性脑病、痴呆、糖尿病等不良反应风险,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高度重视[2]。

王旭[3](2021)在《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影像特征及转归的风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神经心理学特征、结构影像特征,寻找a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危险因素,探索aMCI患者中医证候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评价人口学因素与临床信息、中医证候、认知功能对aMCI转归的影响。方法:研究一:纳入275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C,n=99),aMCI组(n=147),AD(n=29)。进行一般资料与临床信息采集、神经心理学评价、中医证候评估,并对上述项目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分析aMCI患者中医证候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评估aMCI和AD的危险因素。研究二:纳入119例受试者,分为NC组(n=45),aMCI组(n=60),AD(n=14),进行头颅核磁薄层扫描,利用FreeSurfer 6.0进行全脑平均皮质厚度和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分割测量,并对体积进行校正。比较三组全脑平均皮质厚度、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的差异,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皮质厚度、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区分NC与aMCI、aMCI与AD的诊断性能。研究三:对142例aMCI受试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时点为基线、6个月、12个月、24个月,在每个观察时点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价、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分析aMCI患者中医证候变化与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性。12个月及24个月随访结束时,aMCI患者根据结局转归情况分为三组:保持认知情况平稳组(平稳组)、逆转为认知正常组(逆转组)、进展为痴呆组(进展组)。比较基线时平稳组、逆转组、进展组的人口学资料、临床信息、认知功能、中医证候要素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寻找aMCI结局转归的风险因素。结果:1.(1)AD组年龄高于NC组(P=0.037);aMCI组(P=0.001)、AD组(P=0.009)受教育年限显着低于NC组;aMCI组吸烟人数比例显着高于NC组、AD组(P<0.05);NC组、aMCI组有兴趣爱好的比例显着高于AD组(P<0.05)。(2)除MCI-ADL外,所有量表得分三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3)aMCI组MMSE总分与肾虚(b=-0.135,P=0.031)、气虚(b=-0.106,P=0.036)负相关,MMSE分项中的语言得分与脾虚负相关(b=-0.037,P=0.009),连线测试-A完成时间与阳亢正相关(b=1.862,P=0.034),MCI-ADL得分与气虚负相关(b=-0.573,P=0.029)。AD组画钟测试得分与髓减负相关(b=-0.213,P=0.047),连线测试-A完成时间与髓减正相关(b=7.371,P=0.015),ADL 得分与脾虚(b=2.010,P=0.006)、火毒正相关(b=3.689,P=0.007)。(4)以“NC组”和“aMCI组”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54,95%CI 1.016-1.093,P=0.005)、受教育年限(OR=0.831,95%CI0.758-0.911,P<0.001)、吸烟(OR=2.343,95%CI 1.157-4.746,P=0.018)、髓减(OR=1.090,95%CI 1.002-1.186,P=0.046)与 aMCI 有显着相关性。以“NC 组”和“AD 组”为因变量,Logistic 回归显示,年龄(OR=1.080,95%CI 1.011-1.156,P=0.022)、髓减(OR=1.392,95%CI 1.163-1.667,P=0.000)、痰浊(OR=0.698,95%CI0.569-0.857,P=0.001)、血瘀(OR=0.702,95%CI 0.518-0.951,P=0.023)与 AD 有显着相关性。2.(1)左侧海马体积、右侧海马体积、总海马体积、左侧杏仁核体积、右侧杏仁核体积、总杏仁核体积、全脑平均皮质厚度在NC组、aMCI组、AD组之间逐渐减小(P<0.01)。(2)aMCI组MMSE总分与总海马体积呈正相关(b=0.001,P=0.005),与总杏仁核体积、皮质厚度无显着相关性;延迟故事回忆得分与总海马体积呈正相关(b=0.003,P=0.000),与总杏仁核体积、皮质厚度无显着相关性;BNT-30得分与皮质厚度呈正相关(b=18.99,P=0.005),与总海马体积、总杏仁核体积无显着相关性;连线测试-A完成时间与总杏仁核体积呈负相关(b=-0.035,P=0.025)。(3)全脑平均皮质厚度区分NC与aM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2,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22、0.683;区分aMCI与AD的AUC为0.77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83、0.857。左、右侧海马体积和总海马体积区分NC与aMCI时,AUC分别为0.731、0.727、0.728,敏感性分别为 0.432、0.727、0.682,特异性分别为 0.915、0.661、0.729;区分 aMCI 与 AD 时,AUC分别为0.821、0.872、0.854,敏感性分别为0.898、0.780、0.797,特异性分别为0.714、0.929、0.857。左、右侧杏仁核体积及总杏仁核体积区分NC与aMCI的AUC分别为0.710、0.683、0.688,特异性分别为0.831、0.864、0.932,敏感性分别为0.523、0.500、0.386;区分 aMCI 与 AD 时,AUC 分别为 0.850、0.840、0.849,敏感性分别为0.797、0.712、0.695,特异性分别为 0.857、0.929、0.929。3.(1)80例aMCI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试验,49例aMCI患者完成24个月随访试验。80例aMCI患者随访12个月,共13例(16.25%)进展为痴呆(进展组),11例(13.75%)逆转为正常(逆转组),56例保持平稳(70.00%)(平稳组)。49例aMCI患者随访24个月,共17例(34.69%)进展为痴呆(进展组),10例(20.41%)逆转为正常(逆转组),22例(44.90%)保持平稳(平稳组)。(2)延迟故事回忆(OR=0.680,95%CI 0.506-0.914,P=0.011)、ADL(OR=33.132,95%CI 1.844-595.313,P=0.018)、血虚(OR=0.509,95%CI 0.262-0.989,P=0.046)与aMCI在12个月内进展为痴呆有显着相关性。性别、职业、心律失常、延迟故事回忆、火毒与aMCI在12个月内逆转为正常认知无显着相关性。结论:1.年龄增长、低受教育年限、吸烟、髓减可能是a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髓减可能是AD的独立危险因素。aMCI肾虚、气虚越重,总体认知功能越差;脾虚越重,语言功能越差;阳亢越重,执行功能越差;气虚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AD痴呆患者髓减越重,视觉空间功能和执行功能越差;脾虚、火毒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2.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皮质厚度与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程度有关,aMCI总体认知功能下降、情景记忆功能下降可能与海马萎缩有关,与杏仁核、皮质萎缩无关;aMCI命名功能下降可能与皮质萎缩有关,与海马、杏仁核萎缩无关;aMCI执行功能下降可能与杏仁核萎缩有关,与海马、皮质萎缩无关。皮质厚度不能作为aMCI的诊断标志;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不能作为区分aMCI与NC的诊断标志;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可以作为区分aMCI与AD痴呆的诊断标志。3.阴虚、髓减、脾虚、气虚、血虚、阳虚、痰浊积分的变化反映a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延迟故事回忆得分、ADL得分可能是aMCI在12个月内进展为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

胡瑞红[4](2021)在《基于Kim分型的脑白质病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与血清学特征分析及汉维族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针对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这一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血检及脑白质损伤特征,立足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的条件,通过头颅MRI,血生化等基本检查,以Ki Woong Kim等对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Lesions,WMLs)的分型方法为基础,将WMLs分为近脑室旁、脑室下、皮层下和脑深部4型,对各型WMLs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认知域进行评估,旨在研究不同部位WMLs与CI的相关性、对认知域的影响,以及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为CI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并立足喀什地区基层医院特点,基于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MCI临床、血清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特征,力图寻找不同种族CI合并白质损伤的影响因素,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上海长海医院及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WMLs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一位入选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scale,MoCA)认知量表评估,外周静脉血Hcy、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hCRP)、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等生化指标检测,颈动脉彩超检测,头颅磁共振检测(T1,T2,DWI及Flair序列)等。结果:第一部分结果表明,通过Kim分型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分组后,不同组间的MMSE总分整体有差异(p<0.05),其中近脑室组的MMSE总分高于近皮质组及深部组(p=0.005,p=0.032)。同样,不同组间的MoCA总分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近脑室组的MoCA总分高于近皮质组(p=0.007,p=0.033)。按照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认知障碍(MMSE≥21分)及中重度认知障碍(MMSE<21分)组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数近脑室组>侧脑室组>近皮质组>深部组;中重度患者数深部组>近皮质组=近脑室组>侧脑室组(p<0.05)。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实验室检测指标中,两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脂、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无显着差异(p>0.05),中重度组患者尿素氮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尿素氮的影响后,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与深部脑白质病变相比,侧脑室和近脑室白质病变发生中重度CI的风险较低(p<0.05)。对不同白质病变类型的认知域损伤进行研究发现:深部白质病变患者视空间/执行功能认知域损伤较重,而近脑室白质病变患者注意认知域损伤较轻。另外,我们在颈动脉超声结果中发现:无颈动脉斑块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oCA总分低于多发颈动脉斑块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MoCA总分(p<0.05)。第二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维族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合并WMLs患者中,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MSE≥21分)患者占比显着高于汉族(p<0.05),同样,MoCA高于18分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占比显着高于汉族(p<0.05)。为研究不同民族间相同认知损伤程度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认知域损伤差异,我们通过年龄和MoCA总分将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后纳入统计分析,共有汉族与维族各40例认知功能障碍合并WMLs患者纳入分析。结果表明,维族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高于汉族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8,p<0.001);血生化检测提示维族患者外周血甘油三酯水平显着高于汉族(p<0.05)。颈动脉彩超提示维族患者颈动脉多发斑块发生率显着高于汉族患者(p<0.05)。两组人群认知域损伤情况对比发现,与汉族患者相比,维族患者命名损伤较轻而延迟回忆损伤较重(p=0.001,p=0.018)。结论:通过Kim分型,提示认知功能障碍伴WMLs患者不同部位白质损害对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不同,其中深部WMLs对认知功能的损害严重于其他部位WMLs损害的患者,与深部脑白质病变相比,侧脑室和近脑室WMLs发生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较低。进一步的认知域研究提示在认知功能障碍伴WMLs患者中,深部WMLs患者视空间/执行功能认知域损伤较重,而近脑室WMLs患者注意认知域损伤较轻。血清生化指标及颈动脉斑块与Kim分型无明显相关性。提示Kim分型作为认知功能障碍伴WMLs患者认知损害及认知域损害的指标,具有简便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在汉族与维族的认知功能障碍伴WMLs患者对比研究中发现,维族认知功能障碍伴WMLs患者更多见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而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多发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族。维汉两族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不一定相关,提示汉族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有其他的病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加倩[5](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蒋暑雨[6](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姜雨杉[7](2020)在《烟酰胺核糖对C57 BL/6J小鼠酒精性抑郁障碍改善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烟酰胺核糖(Nicotinamide riboside,NR)对酒精暴露小鼠抑郁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1.酒精性抑郁障碍小鼠模型建立方案及干预策略:21只7周龄雄性C57 BL/6J小鼠置于同一动物饲养笼中适应性喂养3周,随机分为3组(7只/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烟酰胺核糖组。每周一至周四上午8时至下午4时给予模型组和NR组小鼠新鲜配制的15%乙醇水溶液自由饮用,下午4时至次日上午8时给予其自来水自由饮用,对照组小鼠全天给予自来水自由饮用;周五、六切断3组小鼠一切水源;周日给予3组小鼠自来水自由饮用。每天中午12时,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0.2 mL生理盐水灌胃,烟酰胺核糖干预组(NR组)每天给予400 mg/kg烟酰胺核糖灌胃。干预期间3组小鼠自由进食,实验持续10周。2.粪菌移植方案:酒精暴露5周后,将另外18只7周龄雄性C57 BL/6J小鼠作为粪菌移植的受体小鼠,为三组粪菌移植的受体小鼠提供含有广谱抗生素(氨苄青霉素1 g/L;硫酸新霉素1g/L;甲硝唑1g/L;万古霉素500mg/L)的饮用水,持续3周后,随机分为3组(6只/组),即FMT对照、FMT模型和FMT NR组。酒精暴露8周后开始进行粪菌移植,将对照组、模型组和NR组的小鼠作为粪菌移植的供体小鼠,每日收集各组小鼠的新鲜粪便,提取其菌群制成上清液,分别给3组受体小鼠每天每只一次性灌胃0.2 mL,持续2周。3.行为学实验: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Y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抑郁样行为。4.利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CA1区病理学改变。5.利用免疫荧光检测观察小鼠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6.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水平。7.利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标记物TMEM119和CD68、BDNF及其受体TrkB、AKT/GSK 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Ser473)、p-Akt(Thr308)、p-GSK 3β(Ser9)、GSK 3β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8.利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1.酒精暴露的10周内,模型组小鼠体重和进食量普遍低于对照组和NR组。2.在旷场实验中,三组小鼠总运动距离没有显着差异,模型组小鼠在中央区域运动时间出现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酒精暴露10周后12h糖水偏爱度显着下降了15.1%(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显着增加了56.3%(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开放臂的时间和次数分别显着减少了63.6%和62.7%(P<0.05);Y迷宫实验中进入新奇臂的时间显着减少了43.5%,而进入起始臂的时间显着增加了109.4%(P<0.05)。NR干预后,其抑郁样行为较模型组明显改善。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出现部分神经细胞损伤;NR干预后,神经细胞损伤得到一定程度改善。4.对照组、模型组与NR组小鼠海马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总数量没有出现明显差异,但与对照组和NR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显着增加(P<0.05)。5.模型组小鼠血清BDNF水平达到(438.9±46.7)pg/mL,与对照组(638.1±77.3)pg/mL相比,显着降低了31.2%(P<0.05),海马组织中BDNF及其受体TrkB水平也分别显着降低了40.3%和58.1%(P<0.05),且AKT/GSK 3β/β-catenin信号通路明显受到抑制;NR干预后,均得到明显改善。6.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NR处理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构成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7.粪菌移植以后,受体小鼠的认知行为、小胶质细胞状态和BDNF及其受体TrkB水平以及AKT/GSK 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状态均出现了与供体小鼠相似的变化。结论1.间歇性酒精摄入可以引起C57 BL/6J小鼠抑郁障碍,表现出典型的抑郁样行为和病理生理学改变。2.烟酰胺核糖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酒精暴露小鼠抑郁样行为及相关病理生理学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烟酰胺核糖对酒精性抑郁障碍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有关。肠道菌群多样性和构成结构的变化可能通过肠道微生物-肠-脑轴上的多种途径影响了酒精性抑郁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小胶质细胞激活和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和下游AKT/GSK 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节等。

单美荣[8](2020)在《维生素B6在脂多糖所诱导的急性心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维生素B6(VitB6)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以及各自的磷酸盐形式,其中磷酸吡哆醛(PLP)是VitB6在体内存在的生物活性形式,作为多种关键酶的辅因子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在氨基酸代谢、糖异生、鸟氨酸循环、血红素合成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外源性补充VitB6可以明显降低危重病人、风湿性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患者体内的炎症和氧化水平。当VitB6缺乏或耗尽时,导致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和亚铁离子升高,血红素合成被阻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itB6 可以防止过氧化氢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和氧自由基的产生。此外,VitB6作为辅酶通过调节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在防止HCY引起的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脓毒血症是全身性炎症反应主要由感染导致,可引起体内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尤其是心功能紊乱。机体感染外源性细菌、病毒或真菌后,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级联反应,可引起心肌抑制和功能紊乱。在重症监护病房中,严重的全身性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是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虽然作用机制不同的多种广谱抗生素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败血症仍然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脓毒血症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的过量产生可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同时败血症诱导产生的过量自由基也会引起心肌损伤。在脓毒血症诱导的心肌病中可以发现心肌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损伤。临床研究发现脓毒血症患者体内高水平的炎症因子和过量氧自由基可引起左心室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心衰。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壁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启动炎症级联反应的关键,可以模拟临床脓毒血症。LPS诱导心肌损伤的机制有多种,其中自氧化诱导的过量自由基的产生被广泛接受。大量研究表明,在LPS诱导的小鼠脓毒血症模型中,由于钙超载、过量自由基以及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LPS诱导的脓毒血症可引起严重的心肌损伤。许多研究已经证实LPS在体内可以诱导细胞死亡,多种机制参与调节细胞的死亡,例如我们很熟悉的细胞凋亡,坏死以及自噬。LPS是否可以诱导铁死亡还不是很明确,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在遗传学、生物化学、形态学等方面不同于凋亡、坏死和自噬,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该类型细胞死亡的特点是细胞内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例如丙二醛(MDA)、4-羟基壬烯醛(4-HNE)的积累引起的细胞死亡,该过程是铁依赖的。目前铁死亡的机制主要与GPX4的活性以及细胞内铁水平相关。铁死亡可由多种因素通过抑制谷胱甘肽(GSH)的合成或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生物活性引起,当体内GSH水平下降或耗竭时或GPX4活性被抑制时可诱导细胞发生铁死亡。研究发现铁死亡可以被铁螯合剂所抑制,表明铁死亡是铁依赖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与多种疾病有关,如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心肌病、脂肪性肝炎、肾脏变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各种癌症,这些疾病均和炎症相关,但是目前铁死亡与炎症之间的关系还不是特别清楚。因此,抑制或增强铁死亡作用将成为相关人类疾病的新策略。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形式,可由生理和病理刺激引起。在固有的凋亡通路中,各种刺激导致了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的失衡。然而,外源性途径与激活半胱天冬酶(caspase)有关。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例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痴呆等。体内感染可以诱导感染性心肌病,严重性感染例如脓毒血症可以导致全身性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因此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可以发挥保护心肌病的作用。研究已经证实LPS可以通过诱导机体产生大量促炎因子、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进而导致严重的心肌损伤。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在人类基因组中负责调节数百种抗氧化相关基因。这些基因激活后与抗炎、抗氧化及抗凋亡密切相关,许多学者已经证实,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进而上调Nrf2的表达发挥抗凋亡的作用。Nrf2通过调节下游抗氧化酶的表达与铁死亡密切相关,就铁死亡的内源性机制而言,Nrf2是调节铁死亡发生和结束的关键因子。Sasaki等人发现与铁死亡相关的几乎所有基因均由Nrf2转录调控,例如GSH、GPX4的合成及铁调节相关过程(包括铁转入细胞、转出细胞、血红素合成和分解代谢)等。Nrf2的激活对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很是敏感,因此铁死亡相关的脂质过氧化可以激活Nrf2基因。上述表明Nrf2与凋亡和铁死亡密切相关。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体内由各组因素诱导产生的自由基,可以导致细胞膜破裂以及脂质膜发生过氧化。MDA是体内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最终产物,在实验研究中常被用来作为脂质过氧化的指标。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GSH由3种氨基酸羧合而成,具有显着的抗氧化作用,在GPX4的催化下清除体内有毒过氧化物和多余的自由基。SOD作为一种酶在体内具有多种生理活性,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发挥其保护作用。因此以上指标可用于检测体内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水平,而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与铁死亡和凋亡密切相关。心肌肌钙蛋白(cTnl)和乳酸脱氢酶(LDH)分别是心肌细胞损伤时释放至血液中的蛋白和特异性心肌酶,因此cTnl和LDH常被作为心肌损伤的证据。我们课题组已经证实VitB6在小鼠体内可以抑制LPS诱导炎症,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了VitB6在LPS诱导的心肌损伤中的作用,VitB6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进而激活Nrf2转录因子发挥抑制铁死亡和细胞凋亡保护心肌免受LPS诱导的损伤的作用。研究目的1.探究VitB6对LPS诱导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2.探究VitB6是否通过激活Nrf2蛋白抑制铁死亡和凋亡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研究方法1.构建小鼠心肌损伤模型和分组将27只12周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体重25±2g)随机分别分为3组(每组9只):对照组(control)、脂多糖组(LPS)、维生素B6+脂多糖组(VitB6+LPS)。脂多糖组和维生素B6+脂多糖组的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者VitB6(20mg/kg),6小时后腹腔注射脂多糖4m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4小时后对小鼠行安乐死,并且留取血清、心脏、肝脏等组织标本。2.心功能评估小鼠行安乐死前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首先将小鼠吸入异氟醚进行挥发性麻醉,再用脱毛膏去除胸毛,将小鼠固定在加温的成像平台上,并涂抹耦合剂。Vevo2100成像系统配备一个40兆赫高频传感器(VisualSonics公司,加拿大多伦多)被应用于无创检查。采用胸骨旁长轴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及左室收缩和舒张末容积。3.小鼠生存测定用生理盐水或VitB6(20mg/kg/day)腹腔注射预处理小鼠7天,然后用LPS(20mg/kg)腹腔注射小鼠,每天监测3次小鼠死亡情况,连续7天。选用DMSO、tween 80、NMP、PEG400等不同比例组成的溶剂,用于溶解ferrostatin-1(Fer-1)和 emricasan,经腹腔注射给药 Fer-l(2mg/kg)、emricasan(2.5mg/kg)或 DMSO,24h后给予腹腔注射LPS(20mg/kg),每天监测3次小鼠死亡情况,连续监测7天。4.检测肌钙蛋白I(cTnl)、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不同试剂盒检测血清中cTnI、LDH、MDA、SOD水平及心肌组织中MDA、SOD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总ROS和脂质ROS。5.心肌组织学分析心肌组织石蜡切片脱蜡水化,经苏木精和伊红染色(H&E)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并在显微镜下拍照(尼康,东京,日本)。6.细胞培养及处理胚胎大鼠心脏来源的H9C2细胞系从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中获得,H9C2细胞使用前先用全反式维甲酸(RA,lOnM)进行分化处理形成心肌细胞,于1%胎牛血清中培养5天。分化后的心肌细胞保存在DMEM中,含有4.5g/L的d-葡萄糖,并添加10%胎牛血清和青霉素-链霉素。VitB6(500μM)预处理心肌细胞2小时,然后给予LPS(l00ng/ml)刺激24小时。所有细胞在37℃,95%空气和5%C02的潮湿环境中培养。7.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提取各组小鼠心肌组织或心肌细胞蛋白裂解液,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质:Bc12、Bax、C-caspase3、GPX4、NQO1、Nrf2、HO1、Transferrin receptor、FPN1和Ferritin蛋白及内参Gadph、β-actin蛋白的表达量。8.实时定量PCR提取小鼠心肌组织总RNA,检测总RNA浓度,严格按照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逆转录成cDNA,使用SYBR Green定量检测心肌组织中Nrf2的mRNA水平的表达量。9.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VitB6预处理分化处理过的H9C2细胞2小时,然后给予LPS(100ng/ml)刺激24小时,弃掉培养基,不清洗细胞,加入电镜固定液,然后刮取细胞,离心收集细胞,弃掉固定液,加入新的电镜固定液,室温固定2小时后转移至4℃保存运输至电镜拍摄公司进行后续涂片、染色、拍照等。10.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过的细胞,按照1:1000的比例用无血清培养基稀释DCFH-DA,使其终浓度为10μM,每孔加入1ml稀释后的探针,37℃,孵育30分钟,用无血清培养基冲洗细胞3次,刮取细胞,离心收集至流式管中,每管加入500μl的PBS,上机检测,选择FITC通道检测。研究结果1.VitB6 可改善LPS诱导的心肌损伤已有研究表明,VitB6 可改善心肌缺血发挥保护心功能作用。为了研究VitB6对LPS诱导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VitB6(20mg/kg)预处理小鼠6小时,然后腹腔注射LPS(4mg/kg)刺激24小时。LPS组与对照组相比,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明显降低,左室收缩末容积增加;而VitB6+LPS组与LPS组相比,心功能明显改善。生化检测发现LPS刺激后小鼠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乳酸脱氢酶(LDH)显着升高;而VitB6+LPS组小鼠血清cTnI和LDH较LPS组明显降低。心肌组织H&E染色,显示对照组肌原纤维结构正常,LPS组心肌组织出现明显肿胀和断裂,而VitB6+LPS组轻度肿胀。2.在血清和心肌组织中,VitB6可降低LPS诱导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是膜脂质过氧化最重要的产物之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能清除自由基。谷胱甘肽(GSH)是由甘氨酸、谷氨酸和半胱氨酸组成的三肽,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血红蛋白不被氧化。LPS刺激后小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MDA水平明显升高,而VitB6+LPS组MDA水平显着降低。在LPS组小鼠体内,SOD活性和GSH水平明显降低,而在VitB6+LPS组SOD活性和GSH水平显着增加。Nrf2是抗氧化反应中重要转录激活因子,激活后通过促进下游抗氧化酶的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为了确定VitB6是否可以激活心肌组织中Nrf2的表达,我们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心肌组织Nrf2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VitB6可促进心肌组织中Nrf2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VitB6通过激活Nrf2抑制LPS引起的氧化应激和过氧化反应。3.在心肌细胞中,VitB6改善LPS诱导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为了进一步探究VitB6在细胞中是否可以改善LPS诱导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我们对细胞中SOD活性、ROS和脂质过氧化水平进行了检测。VitB6预处理细胞2小时,然后给予LPS刺激24小时。在LPS组细胞中,MDA、总ROS以及脂质ROS的水平增加,SOD活性下降。然而在VitB6+LPS组细胞中,MDA和ROS水平降低,SOD活性增加。表明VitB6在体外实验中依然可以抑制LPS诱导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该结果与体内实验结果一致。4.VitB6调节Nrf2蛋白和相关抗氧化酶的表达氧化应激产生的ROS可作用于下游的Nrf2和相关抗氧化酶,大量研究表明,GPX4失活可触发铁死亡,而在许多疾病中上调Nrf2信号可抑制铁死亡。NQO1和HO1是重要的抗氧化酶,在Nrf2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为了阐明VitB6对这些蛋白的影响,在本研究中,VitB6预处理心肌细胞2小时,然后给予LPS刺激24小时,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LPS降低Nrf2、HO1、GPX4和NQ01的表达。VitB6显着增加了上述蛋白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VitB6可能通过激活Nrf2和增加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LPS诱导的铁死亡。5.VitB6可降低LPS诱导的非血红素铁和血红素水平的增加体外实验中我们已经证实LPS降低GPX4的活性,而GPX4失活是启动铁死亡的关键。铁死亡的特征是一种铁依赖性的细胞内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积累导致的细胞死亡方式。为了探究LPS和VitB6对非血红素铁和血红素的影响,我们检测了小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的铁和血红素。发现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血清和心脏组织中的铁和血红素水平明显升高,而VitB6+LPS组改降低非血红素铁和血红素水平。提示VitB6可能通过降低细胞中铁水平抑制铁死亡。6.在心肌细胞中,VitB6调节铁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体内铁水-平异常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细胞内铁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蛋白的参与。转铁蛋白将铁转运至细胞膜上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将铁转至细胞内,而铁转运蛋白(FPN1)将铁转运至细胞外,调节细胞内铁的水平。铁蛋白,一种铁结合蛋白,主要是储存铁,可以感受铁水平的变化进而调节细胞内铁水平。本研究探究了VitB6和LPS对铁调节相关蛋白转铁蛋白受体、FPN1和铁蛋白的影响。细胞经PBS或VitB6预处理2小时后,给予LPS刺激24小时,Western Blot检测铁调节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LPS处理后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而膜铁转运蛋白表达降低。VitB6+LPS组较LPS组细胞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膜铁转运蛋白表达增加。7.VitB6可减轻LPS诱导的心肌组织凋亡有研究报道,VitB6可保护肠上皮细胞免受电离辐射诱导的凋亡。为了研究VitB6是否能抑制LPS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我们采用TUNEL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VitB6对LPS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LPS刺激后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而在VitB6+LPS组小鼠心肌组织中,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LPS增加了心肌组织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降低了抗凋亡蛋白Bc12的表达,而VitB6则逆转了Bax/Bcl2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VitB6抑制LPS诱导的心肌组织凋亡。8.在心肌细胞中,VitB6可降低LPS诱导的细胞凋亡将细胞种在96孔板中,VitB6(500μm)或PBS预处理2小时,然后给予不同浓度的LPS刺激24小时。细胞活力测定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VitB6明显降低LPS(100ng/mg和1000 ng/ml)诱导的细胞死亡。为进一步证明VitB6抑制细胞凋亡,用VitB6(500μm)对H92C2细胞预处理2 h,然后用LPS(1O0ng/ml)刺激24h。用TUNEL试剂盒检测VitB6对LPS诱导的细胞死亡的影响。LPS组TUNEL 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而VitB6+LPS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水平升高,Bc12表达水平降低。上述结果表明VitB6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9.在心肌细胞中,VitB6改善LPS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当发生细胞凋亡时,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线粒体嵴断裂甚至空泡化。我们在电镜下观察细胞内线粒体结构,对照组H9C2细胞线粒体膜基本完整,线粒体嵴清晰。LPS刺激后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甚至消失。VitB6+LPS组细胞内线粒体仍然有肿胀,但线粒体嵴清晰完整。表明VitB6明显改善了 LPS诱导的线粒体损伤。10.Fer-1和Emricasan模拟了 VitB6的药理学效应,降低LPS诱导的小鼠死亡率为进一步研究VitB6对LPS小鼠的保护作用,用VitB6(20mg/kg/day)对小鼠预处理7天,然后腹腔注射LPS(20mg/kg),每天监测3次小鼠死亡情况,持续7天。VitB6+LPS组的小鼠的存活率高于LPS组。我们猜想LPS可能会引起铁死亡和细胞凋亡,为进一步证实这一假设,我们采用Fer-1(2mg/kg),铁死亡抑制剂和Emricasan(2.5mg/kg),凋亡抑制剂,模拟VitB6的药理学效应,预处理小鼠24小时,然后给予LPS(20mg/kg),每天监测3次,连续7天。经Fer-1和Emricasan预处理的小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LPS组,该效应与VitB6相似。11.实验结论1.VitB6可改善LPS诱导的心肌损伤。2.VitB6通过增加Nrf2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LPS诱导的铁死亡和细胞凋亡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研究背景炎症性疾病大多是炎症失控导致的结果,从而引起正常组织结构的损伤和破坏。肺炎是一种主要由病原体、免疫损伤及吸入性理化因子等引起的终末气道、肺泡及其间质等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肺炎患者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例如革兰阴性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脂多糖(LPS)作为一种内毒素,是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引起炎症反应的关键物质。因此阐明炎症潜在的发生机制,对于开发治疗肺炎的有效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在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致病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后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如活性氧、多种蛋白水解酶以及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I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这些炎症因子进一步导致严重的炎症损害。因此,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化被认为是治疗脂多糖诱导的肺部炎症的重要策略。维生素B6(VitB6)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及其相应的磷酸盐形式。VitB6在体内作为多种关键酶的辅酶因子参与多种代谢相关活动,包括氨基酸、脂肪、鸟氨酸循环、血红素合成和糖异生代谢活动等。5’-磷酸吡哆醛(PLP)作为VitB6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活性形式,可以反映长期VitB6在体内的储存情况。目前研究表明血浆PLP浓度降低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Huang SC等人的临床研究发现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外源性补充VitB6可以降低患者血浆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水平;另外,已有研究表明VitB6可以抑制LPS诱导IL-1β的产生。在上述研究中VitB6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机体发挥保护作用。目前大量临床研究发现VitB6通过抗氧化应激可以缓解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疾病的临床症状。然而,VitB6是否对肺部炎症产生有效影响仍然不清楚。腺苷5’-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一种由α,β和γ亚基组成的异源三聚体,其中α亚基为催化亚基,β和γ亚基为调节亚基。AMPK是细胞内的一种能量感受器,当一磷酸腺苷(AMP)与三磷酸腺苷(ATP)的比例增加时例如低氧、运动等均可以激活AMPK。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作为能量感受器在生物能量代谢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许多研究表明AMPK通过磷酸化下游靶点,进而在肥胖、代谢综合征、二型糖尿病等许多疾病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我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AMPK激活后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多种保护作用。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均与炎症相关,有研究发现AMPK的抗炎机制主要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DOK1(The Downstream of Kinase 1)配体蛋白家族与DOK3蛋白主要存在于免疫细胞中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功能冗余。研究发现缺乏DOK1至DOK3蛋白的小鼠发生肺癌和组织细胞性肉瘤表明DOK蛋白家族在调节体内细胞反应中发挥重要的功能性作用。DOK1和DOK2蛋白在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TNF-α的过程中发挥负性调节。Humphrey MB等人认为在巨噬细胞中,DOK3蛋白与LPS刺激后激活的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相关,并且负性调节LPS反应和内毒素耐受。Lam KP等人发现DOK3蛋白调节TLR信号通路的机制是通过DOK3蛋白的降解或者酪氨酸的磷酸化。有研究表明,机体感染真菌时,DOK3蛋白酪氨酸磷酸化,DOK3-PP1蛋白与Card9解离,Card9蛋白磷酸化进而激活NF-K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反应。通过上述研究猜测,VitB6可能通过激活AMPK,抑制DOK3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发挥抗炎作用,预防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目前,AMPK蛋白、DOK3蛋白和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之间的的关系尚未阐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VitB6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VitB6通过激活AMPK蛋白抑制LPS诱导的DOK3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肺组织免受损伤。研究目的1.在体外实验中,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探究VitB6对AMPKα2蛋白的影响。2.在体外实验中,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探究VitB6对LPS诱导的炎症因子蛋白及基因水平表达的影响。3.在体内实验中,构建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肺组织及全身炎症水平。4.在体外实验中,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构建并转染AMPKα2基因干扰,探究AMPKα2基因在LPS诱导的炎症过程中的作用。5.在体内外实验中,探究DOK3基因在VitB6抑制LPS诱导的肺部炎症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和分组:分别将45只小鼠8-12周龄的B129及DOK3-/-雄性小鼠(体重25±2g)随机分别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control)、脂多糖组(LPS)、维生素B6+脂多糖组(VitB6+LPS)。脂多糖组和维生素B6+脂多糖组的B129及DOK3-/-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者VitB6(20mg/kg),6小时后腹腔注射脂多糖或者生理盐水500μg/kg,24小时后对小鼠行安乐死,并且留取血清、肺、心脏、肝脏等组织标本。2.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小鼠肺组织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过夜,流水冲洗肺组织12-16小时,组织程序化脱水至蜡,包埋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每张切片厚度:5μm),然后进行接下来的实验。石蜡切片脱蜡至水,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用于观察肺组织形态,肺泡细胞大小及其排列。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肺组织中IL-lβ、TNF-α及IL-6三种炎症因子的表达量。3.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提取8-12周雄性小鼠腹腔注射1毫升高压灭菌后的6%可溶性淀粉,72小时后脱臼处死处理过的小鼠,75%乙醇中消毒5分钟。将小鼠固定与消毒灭菌后的泡沫板上,使用消毒过的剪刀、镊子将小鼠腹部皮肤剪开,同时将腹膜剪开约1厘米,用无菌滴管将预冷的3毫升无菌PBS注入腹腔反复冲洗3次回收冲洗液于离心管中,如是重复数次至冲洗液澄清。1000 rpm/min离心冲洗液,弃上清。用含10%胎牛血清、青霉素(100U/ml)和链霉素(100μg/ml)的低糖DMEM培养基重悬细胞,并将细胞直接接种入12或6孔板中。4.细胞培养及处理提取的原代腹腔巨噬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青霉素(100U/ml)和链霉素(100μg/ml)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均匀种在12或6孔板中,放于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为了研究VitB6对AMPK的影响,将维生素B6予以不同浓度梯度(0、1、10、100、1000μM)及不同时间梯度(0、5、15、30、60、120 min)处理;将VitB6与compound C同时处理原代细胞后AMPK的变化。为研究VitB6对脂多糖诱导的炎症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0、1、10、100、1000μM)VitB6预处理巨噬细胞2小时后给予脂多糖100(ng/ml)刺激24小时,收取细胞及其上清。5.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提取小鼠肺组织以及腹腔巨噬细胞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质:pAMPK、AMPK、DOK3及β-actin蛋白的表达量。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收集培养的细胞上清及小鼠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严格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检测上清及血清中IL-1β、TNF-α和IL-6的浓度。7.实时定量PCR提取原代腹腔巨噬细胞总RNA,检测总RNA浓度,严格按照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逆转录成cDNA,使用SYBR Green定量检测IL-1β、TNF-α和IL-6的mRNA水平的表达量。8.巨噬细胞转染AMPKα2小干扰原代巨噬细胞种板,细胞密度80%左右,使用opti-MEM和RNAimax试剂转染小干扰,37℃、5%CO2孵育24小时后换液,更换培养基8-12小时后给予其他处理。9.DOK3过表达腺病毒转染DOK3-/-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提取、种板,细胞密度80%左右,普通培养基转染DOK3过表达腺病毒,37℃C、5%CO2孵育24小时后换液,更换培养基8-12小时后给予其他处理。研究结果1.巨噬细胞中VitB6磷酸化AMPK提取腹腔巨噬细胞种板,给予不同浓度的VitB6刺激2小时以及1mM的VitB6刺激不同时间,VitB6刺激30 min时磷酸化AMPK表达量明显增加。VitB6和compound C同时处理巨噬细胞,VitB6诱导的AMPK磷酸化可以被compound C 逆转。2.VitB6抑制DOK3蛋白的磷酸化VitB6刺激野生型原代腹腔巨噬细胞2小时后予以LPS处理24小时,LPS组磷酸化DOK3蛋白与control组相比明显增加,VitB6组磷酸化DOK3蛋白与control组相比增加不明显,VitB6+LPS组磷酸化DOK3蛋白与LPS组相比增加不明显。3.VitB6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的表达VitB6预处理野生型原代腹腔巨噬细胞2小时后予以LPS处理24小时,收取细胞提取总mRNA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后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但VitB6预处理2小时后给予LPS刺激,与LPS组相比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明显降低。4.AICAR通过DOK3蛋白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的表达在体外实验中,AICAR预处理野生型原代巨噬细胞30分钟后给予LPS刺激24小时,收取细胞提取总mRNA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LPS组相比,AICAR预处理后细胞炎症因子表达量明显降低。在DOK3-/-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中,AICAR及LPS处理DOK3-/-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收取细胞提取总mRNA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在DOK3-/-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中,AICAR5.VitB6通过AMPK发挥抗炎作用在体外实验中,对野生型巨噬细胞转染AMPK小干扰RNA或阴性对照小干扰RNA,转染24小时后,换液,予以VitB6及LPS处理,提取细胞总mRNA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在阴性对照组中,LPS刺激后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增加,与LPS刺激相比,VitB6及LPS处理后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明显下降。然而,在转染AMPK小干扰RNA组中,LPS刺激后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增加,与LPS刺激相比,VitB6及LPS处理后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无明显变化。6.VitB6通过DOK3蛋白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在体外实验中提取DOK3-/-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种板,12小时后,予以VitB6及LPS处理24小时,提取细胞总mRNA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LPS组与对照组相比,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增加,VitB6+LPS组与LPS组相比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无明显降低。在DOK3-/-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转染腺病毒,过表达DOK3基因,24小时后换液,12小时后给予VitB6和LPS处理,空载体组,LPS与VitB6+LPS两组相比炎症因子表达无明显差异,然而腺病毒过表达组,LPS与VitB6+LPS两组相比,VitB6+LPS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LPS组。在体内实验中,对DOK3-/-小鼠腹腔注射VitB6(20mg/kg)或生理盐水,6小时后予以LPS(0.5mg/kg)处理,24小时后行安乐死,留取血清、肺组织等,检测血清及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细胞实验结果一致。实验结论1.在巨噬细胞中VitB6明显增加pAMPK蛋白的表达水平。2.在巨噬细胞中VitB6显着抑制LPS诱导的pDOK3蛋白的表达。3.VitB6通过AMPK蛋白明显降低LPS诱导的炎症水平。4.VitB6通过DOK3蛋白显着抑制LPS诱导的炎症水平。5.在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中,VitB6通过AMPK-DOK3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部炎症水平。

李卓[9](2020)在《肠道微生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AD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大多研究仅局限于对A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观察,对肠道菌群与AD认知功能改变及相关分子病理学机制的研究并不明确。因此,本课题利用SPF级APPswe/PS 1△E9双转基因AD模型(PAP)小鼠、SPF级野生型(WT)小鼠、无菌PAP小鼠和无菌WT小鼠探讨肠道生态失衡与A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进一步并筛选与AD相关的益生菌,并探讨其对AD的影响,以期为研究AD发病机制及潜在临床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1)实验分组:分组1:2、5、10、12月龄SPF级PAP小鼠和SPF级WT小鼠;分组2:5月龄SPF级WT小鼠、SPF级PAP小鼠、无菌WT小鼠和无菌PAP小鼠;分组3:5月龄SPF级WT小鼠、SPF级PAP小鼠和移植Alistipes finegoldii JCM16770的SPF级PAP小鼠;分组4:5月龄无菌WT小鼠、无菌PAP小鼠和移植Alistipes finegoldii JCM 1 6770的无菌PAP小鼠。2)对分组1小鼠肠道菌群进行16S rDNA测序,探讨不同月龄SPF级PAP小鼠肠道菌群改变。3)利用Morris水迷宫、旷场、新物体识别、Y迷宫和T迷宫评价分组2、3、4小鼠的认知功能。4)应用病理学检测、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分组2、3、4小鼠脑组织内老年斑沉积及神经炎症。5)应用病理学检测、PAS染色、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方法观察分组2、3、4小鼠肠道屏障功能。6)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分组2小鼠脑组织内mRNA表达变化并与GEO数据库中AD患者脑组织内表达的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比对分析,筛选与肠道菌群改变相关的DEGs,采用q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对DEGs进行验证。7)在SH-SY5Y细胞系中,采用免疫印迹方法验证DEG Dusp6过表达及抑制表达对APP表达调控及其分子机制。结果1)与SPF级WT小鼠相比,5月龄时SPF级PAP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改变最明显。2)Y迷宫自主交替实验中,与无菌PAP小鼠相比,SPF级PAP小鼠的自发交替频率下降(p<0.05)。Y迷宫空间识别实验中,与无菌PAP小鼠相比,SPF级PAP小鼠进入新臂的频率下降,在新臂中驻留探索的时间缩短(p<0.05)。3)与SPF级WT小鼠相比,5月龄的SPF级PAP小鼠肠道内黏蛋白、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的表达明显下降,血清内脂多糖和IL-6和IL-10含量明显增加;脑组织内老年斑和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显着增加(p<0.05)。4)转录组测序结果和GSE36980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与无菌PAP小鼠相比,SPF级PAP小鼠脑组织内49个DEGs,其中19个DEGs在AD患者脑组织内也存在差异表达,通过KEGG富集分析显示,Dusp6等7个DEGs富集到MAPK信号通路(p<0.05)。5)SH-SY5Y细胞中过表达Dusp6后,ERK1/2磷酸化水平下降、Aβ的表达下降。反之,Dusp6敲低后,ERK磷酸化水平升高和Aβ表达增加,加入ERK磷酸化抑制剂后,ERK磷酸化水平和Aβ表达下降(p<0.05)。6)16S rDNA测序分析,与SPF级WT小鼠相比,移植Alistipes finegoldii JCM16770的SPF级PAP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无明显差异。7)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SPF级PAP小鼠相比,移植Alistipes finegoldii JCM16770的SPF级PAP小鼠寻找平台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穿越平台及所在象限的次数增多和停留时间变长(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中,与SPF级PAP小鼠相比,移植Alistipes finegoldii JCM16770 的 SPF 级 PAP 小鼠 Discrimination index升高(p<0.05);Y迷宫自发交替实验中,与SPF级PAP小鼠和无菌PAP小鼠相比,移植Alistipes finegoldii JCM1 6770的SPF级PAP小鼠和无菌PAP小鼠自发交替频率升高(p<0.05),Y迷宫空间识别实验中,与SPF级PAP小鼠相比,移植Alistipes finegoldii JCM16770的SPF级PAP小鼠在新臂中探索频率和时长升高(p<0.05);T迷宫自发交替实验中,与SPF级PAP小鼠相比,移植Alistipes finegoldii JCM16770的SPF级PAP小鼠的自发交替频率升高(p<0.05)。8)移植Alistipes finegoldii JCM16770的SPF级PAP小鼠脑组织内老年斑的沉积减少,海马内TREM2蛋白表达增加(P<0.05),海马内小胶质细胞突起变短,变粗,呈“阿米巴”样形态。结论1)5月龄时SPF级PAP小鼠的肠道菌群改变最明显。2)SPF级PAP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与认知功能损伤密切相关。3)SPF级PAP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与脑组织内Dusp6蛋白表达下降、MAPK信号通路激活及老年斑的沉积相关。4)SPF级PAP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及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5)在SH-SY5Y细胞中,Dusp6蛋白可以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Aβ的形成。6)移植Alistipes finegoldii JCM1 6770可以恢复SPF级PAP小鼠肠道稳态;改善SPF级PAP小鼠的认知功能损伤。7)移植Alistipes finegoldii JCM1 6770可以促进SPF级PAP小鼠和无菌PAP小鼠海马内TREM2表达,促进小胶质细胞对Aβ的吞噬作用,减少SPF级PAP小鼠脑组织内老年斑的形成。

范玉婷[10](2021)在《基于药物治疗管理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社区综合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痴呆是老年人中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痴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于痴呆的不可逆性,且无有效治愈手段,大量指南推荐进行痴呆的早期预防。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一种疾病,也是痴呆二级预防的关键,老年MCI患者的痴呆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因此老年MCI的早期干预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大量文献对MCI干预手段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数仅针对非药物干预,且循证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系统化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纳入了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TM),并基于文献研究及德尔菲专家函询建立MCI社区综合干预路径,最后进行临床验证。旨在为制定更为全面的MCI标准化管理路径奠定理论与实证基础。方法:首先,检索并筛选国内外MCI干预研究相关文献,使用Cochrane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通过文献分析提取MCI干预路径初始指标。然后,根据初始指标制作函询问卷并发放给专家,通过对专家反馈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形成MCI社区干预路径条目。最后,基于路径条目制定MCI干预操作手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基础上予以MCI干预管理。0、3月进行随访评估,并完成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1)文献研究纳入了30篇文献,共计2708个MCI病例,其中样本量最少为20例,最多为555例。质量分析显示大多数研究为偏倚低风险。(2)本研究从几个方面评价了函询结果:专家积极系数、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权威程度,均取得较高的值,函询结果较为可靠。最终形成由80个条目构成的MCI社区综合管理路径。(3)实证研究共纳入3个社区医院21例MCI患者。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显示:干预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及药物治疗问题个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对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显示:干预前后实验组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束时实验组的慢性疾病治疗目标达成率明显升高。而组内及组间分析均显示FAQ、PHQ-2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循证和实证研究,创建了基于MTM的新型MCI社区综合干预路径,并应用于社区老年MCI患者管理,有效促进了老年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依从性及有效性的改善。对于社会独立能力及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还需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与既往MCI干预策略相比本研究的干预路径更为全面和系统,有利于提高我国对认知障碍的诊治水平,拓展该领域知识体系。

二、功能性维生素B_(12)缺乏与阿尔茨海默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功能性维生素B_(12)缺乏与阿尔茨海默病(论文提纲范文)

(1)阿尔茨海默病脑健康营养干预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AD脑健康的干预现状
    1.1 AD的“三级”预防
    1.2 AD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策略
2 营养干预具体策略
    2.1 重视AD患者营养不良的三级诊断
    2.2 营养管理计划
3 营养支持与脑健康
    3.1 单一营养素
    3.2 传统中药及其配方
    3.3 益生菌与益生元
    3.4 整体膳食模式
    3.5 口服营养补充
    3.6 肠内/肠外营养
4 结论与展望

(2)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PI的药理作用机制和特点
2 PPIs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 PPIs的药物相互作用
    3.1 干扰反转录抗病毒药物
    3.2 生物利用度受胃p H值影响的药物
    3.3 对肝脏代谢/细胞色素P450途径的影响
4 PPIs的不良反应
    4.1骨质疏松与骨折
    4.2 感染
        4.2.1 肠道感染
        4.2.2 肺炎
    4.3 低镁血症
    4.4 维生素B12缺乏
    4.5 急慢性肾脏损伤
    4.6 心脑血管病变
    4.7 胃黏膜病变
    4.8 肝性脑病
    4.9 痴呆
    4.1 0 糖尿病

(3)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影像特征及转归的风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轻度认知损害预后与危险因素研究概况
        1 轻度认知损害诊断与亚型
        2 轻度认知损害预后
        3 轻度认知损害危险因素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损害的影像生物标志物研究概况
        1 结构磁共振
        2 功能磁共振
        3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轻度认知损害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医家对健忘的认识
        2 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研究
        3 轻度认知损害的中药治疗
        4 轻度认知损害的中医非药物干预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aMCI中医证候与神经心理学特征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二 aMCI结构影像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三 aMCI转归的风险因素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基于Kim分型的脑白质病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与血清学特征分析及汉维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第一部分 基于KIM分型对认知障碍伴WMLS患者的神经心理、血清学及影像学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第二部分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脑白质病变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汉族患者的比较研究
    前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5)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6)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二十四节气简介
        1 节气的由来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总体设计
        2.2 具体步骤
    3 结果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3.5 结果总评价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3.9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简历

(7)烟酰胺核糖对C57 BL/6J小鼠酒精性抑郁障碍改善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2 主要试剂
    3 主要仪器
    4 实验方法
        4.1 动物分组及干预
        4.2 行为学实验方案
        4.3 标本采集及处理
    5 指标检测及方法
        5.1 组织病理学观察
        5.2 免疫荧光检测
        5.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5.4 免疫印迹实验
        5.5 DNA提取和16S r DNA基因测序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小鼠进食量及体重
    2 小鼠行为学实验结果
    3 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小胶质细胞状态
    4 小鼠BDNF和 Trk B水平及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状态
    5 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
    6 小鼠肠道菌群中优势菌属和差异菌属的分析
    7 粪菌移植受体小鼠的行为学实验结果
    8 粪菌移植受体小鼠小胶质细胞状态
    9 粪菌移植受体小鼠BDNF和 Trk B水平及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状态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8)维生素B6在脂多糖所诱导的急性心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Ⅰ 维生素B6在脂多糖所诱导的急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说明
    1.前言
    2.实验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论文Ⅱ 维生素B6在脂多糖所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说明
    1.前言
    2.实验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SCI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Ⅰ
英文论文Ⅱ

(9)肠道微生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肠道微生物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2、细胞系
        3、主要试剂及材料
        4、引物
        5、设备
        二、实验方法
        1、小鼠DNA的提取和基因型鉴定
        2、实验分组
        3、16SrDNA扩增子测序
        4、行为学实验
        5、眼眶静脉取血及血清分离
        6、小鼠安乐及取材
        7、病理学检测
        8、透射电镜观察结肠上皮的超微结构
        9、细胞因子检测
        10、组织RNA提取及浓度测定
        11、逆转录
        12、转录组测序
        13、qRT-PCR
        14、组织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15、蛋白质免疫印迹
        16、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系的培养
        17、统计学分析
    结果
        1、PAP小鼠基因型鉴定结果
        2、不同月龄SPF级PAP小鼠肠道菌群微生物菌群改变及功能分析
        3、SPF级PAP小鼠肠道菌群改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4、肠道菌群改变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5、肠道菌群对小鼠体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6、肠道菌群改变对老年斑沉积及神经炎症的影响
        7、小鼠脑组织转录组结果及GEO数据库结果分析
        8、Dusp6在SH-SY5Y细胞系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Alistipes finegoldii对阿尔茨海默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与其作用机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1、实验小鼠
        2、菌种
        3、主要试剂及材料
        4、引物
        5、设备和软件
        二、实验方法
        1、小鼠DNA的提取和基因型鉴定
        2、实验分组
        3、厌氧菌的培养及鉴定
        4、厌氧菌的移植
        5、16S rDNA扩增子测序
        6、行为学实验
        7、肠道菌群分析
        8、眼眶静脉取血及血清分离
        9、小鼠安乐及取材
        10、病理学检测
        11、组织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12、蛋白质免疫印迹
    结果
        1、PAP小鼠基因型鉴定结果
        2、菌株鉴定
        3、粪菌移植小鼠粪便样本鉴定结果
        4、SPF级小鼠粪便样本高通量测序结果
        5、Alistipes finegoldii JCM16770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6、Alistipes finegoldii对结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的影响
        7、Alistipes finegoldii对老年斑的生成及神经炎症的影响
        8、Alistipes finegoldii对海马内TREM2蛋白表达的影响
        9、Alistipes finegoldii对主要脏器无明显毒性作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肠道菌群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
    综述参考文献
缩略表
个人简历
致谢

(10)基于药物治疗管理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社区综合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1.1 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老年痴呆等慢性疾病的持续增加
        1.1.2 老年痴呆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
        1.1.2.1 老年痴呆的流行病学特征
        1.1.2.2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
    1.2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国内外综合干预对策
        1.2.2 痴呆的药物及非药物影响因素
        1.2.3 开展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社区综合干预研究的必要性
        1.2.4 开展药物治疗管理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干预的必要性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干预路径的文献研究
    2.1 资料和方法
        2.1.1 检索策略
        2.1.2 纳排标准
        2.1.2.1 纳入标准
        2.1.2.2 排除标准
        2.1.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2.1.4 信息提取及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检索策略
        2.2.2 文献筛选流程
        2.2.3 文献分析结果
        2.2.3.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2.3.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2.3.3 纳入文献的干预策略及评估工具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专家函询法
    3.1 资料和方法
        3.1.1 提取条目
        3.1.2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3.1.2.1 函询方法
        3.1.2.2 函询问卷的设计
        3.1.2.3 统计学方法
        3.1.2.4 函询条目的筛选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专家一般情况
        3.2.2 专家积极系数
        3.2.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3.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2.5 专家权威程度
        3.2.5.1 熟悉程度
        3.2.5.2 判断依据
        3.2.5.3 权威程度
        3.2.6 第一轮函询结果
        3.2.6.1 函询结果
        3.2.6.2 条目调整结果
        3.2.7 第二轮函询结果
        3.2.7.1 函询结果
        3.2.7.2 条目调整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社区综合干预实证研究
    4.1 资料和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纳入排除标准
        4.1.3 研究场所
        4.1.4 研究工具
        4.1.5 干预方法
        4.1.5.1 专题讲座
        4.1.5.2 个体化指导
        4.1.6 随机分组
        4.1.7 资料收集
        4.1.8 统计学方法
        4.1.9 伦理原则
        4.1.10 质量评价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干预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及样本流失情况
        4.2.1.1 干预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4.2.1.2 样本流失情况
        4.2.1.3 删除流失对象后干预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4.2.2 干预实施情况
        4.2.3 干预效果评价
        4.2.3.1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认知功能的比较
        4.2.3.2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社会独立程度的比较
        4.2.3.3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情绪状态的比较
        4.2.3.4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4.2.3.5 干预组研究对象的药物治疗管理效果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1.1 本文的创新性
        5.1.2 本文的局限性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功能性维生素B_(12)缺乏与阿尔茨海默病(论文参考文献)

  • [1]阿尔茨海默病脑健康营养干预专家共识[J]. 徐俊,石汉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1
  • [2]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王焱,刘英,李芳,张国领.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04)
  • [3]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影像特征及转归的风险因素研究[D]. 王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Kim分型的脑白质病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与血清学特征分析及汉维族比较研究[D]. 胡瑞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5]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烟酰胺核糖对C57 BL/6J小鼠酒精性抑郁障碍改善效果的研究[D]. 姜雨杉. 青岛大学, 2020(01)
  • [8]维生素B6在脂多糖所诱导的急性心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D]. 单美荣. 山东大学, 2020(11)
  • [9]肠道微生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李卓.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10]基于药物治疗管理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社区综合干预研究[D]. 范玉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功能性维生素 B_(12) 缺乏症和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