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效机制保障诚信体系的实施

以长效机制保障诚信体系的实施

一、用长效机制保证述廉制度落实(论文文献综述)

杜俊奇[1](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吕永祥[2](2019)在《国家监察委员会的预防腐败职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全面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家监察委员会面临着在腐败存量日益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有效预防腐败来遏制腐败增量这一重要任务,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研究是一个兼具理论前沿性和实践重要性的研究议题。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执政为民、秉公用权为目标的政党,她在使用公共权力维护社会秩序和增进社会公共福祉的同时,还必须同公权力腐败这种公权私用的现象作长期和坚决的斗争。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是我国反腐败战略的两大支柱,随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国家政权对公权力腐败的成因和廉政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预防腐败在我国反腐败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成为我国反腐败的重要方针。预防腐败是比惩治腐败具有更高复杂性和前瞻性的反腐败战略,对反腐败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原本分散的预防腐败机构及其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为国家监察委员会有效预防公权力腐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何结合自己的机构属性和职能设置来有效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预防腐败战略,仍旧是摆在国家监察委员会这一新成立的国家反腐败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既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化,也亟待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和回应。国家监察委员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反腐败机构,预防公权力腐败是其一项重要任务。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公权力腐败的理论逻辑是,通过消除公权力腐败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构成要件来切断公权力腐败行为的发生机制。基于此,本文在厘清公权力腐败和预防腐败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制度预防腐败理论等国内外廉政理论资源,从“公共权力—腐败动机—腐败机会→腐败行为”这一解释公权力腐败发生机理的主流范式出发,结合我国反腐败政策文件对预防腐败战略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职能设置,尝试性地构建“权力监督—廉政教育—制度建设→预防腐败”这一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职能的理论分析框架。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采取政策试点的改革方法,其政策运行过程先后经历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政策试点、国家监察委员会试点的政策扩散和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正式形成三个发展阶段。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对我国提升预防腐败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前和之后的两种国家监察机关乃至两种预防腐败体系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提升预防腐败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整合分散的预防腐败职能,构建集中统一的预防腐败体系,对于我国更加有效地预防权力腐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预防腐败实践的角度看,国家监察委员会作为一个兼具预防腐败职能和惩治腐败职能的综合性国家反腐败机构,是我国预防腐败战略的主要执行者。随着预防腐败局、行政监察机关等原预防腐败机构被整合至国家监察委员会之中,国家监察委员会在我国预防腐败体系中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国家监察委员会在贯彻执行我国的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战略的同时,结合《监察法》赋予的对公职人员开展权力监督、廉政教育和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中的问题提出监察建议等监察职能,形成了权力监督、廉政教育和制度建设三管齐下的预防腐败模式。机构是履行职能的载体,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履行权力监督、廉政教育和提出监察建议等监察职能都有相应的内设机构和外派机构作为支撑,意在通过开展预防性监督和发现性监督防范公共权力滥用,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抑制公职人员的腐败动机,通过制度建设减少公职人员的腐败机会,从而释放出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公权力腐败的治理效能。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承认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公权力腐败的实践工作取得显着成效的同时,还应客观地看到,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家监察委员会在预防公权力腐败时还会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结合纪检监察机关的调研材料、相关统计数据等经验材料和理论分析来看,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履行预防腐败职能的过程中亟需解决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待强化、对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和运用监察建议推动被监督单位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的有效性亟待提升等问题。当前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国家监察委员会要将其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预防腐败的效能,就需要在借鉴中国香港等高度廉洁地区的预防腐败经验的基础上,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和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三大目标,从多措并举提升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有效性、构建主体协调、分类施教和高度参与的精细化廉政教育模式和积极运用监察建议督促被监督单位提升廉政制度质量及其执行力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预防腐败的有效性。虽然公权力腐败行为与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战略之间的较量和博弈将是一个长期的和复杂的过程,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党和人大的领导之下,加强与其他预防腐败主体的协调配合,不断提升履行权力监督、廉政教育和监察建议三项预防腐败职能的有效性,综合运用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之间的互补效应,就能够在公权力腐败和预防腐败行动之间的长期博弈中不断取得胜利。

商正[3](2018)在《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评价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全球各个国家的企业都在不断探索方法来适应形势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市场的竞争力。作为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那么对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和评价就为提高政府部门的绩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重要的措施之一。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开展反腐败工作的各级纪检监察组织,需要涉入不同的领域和行业,开展工作的地域范围也较广,所以对他们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要求也较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的绩效评价情况,我们通过实地研究,对该地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的绩效评价现状做了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认为大致有评价指标的内容不细化、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结果使用不当等问题。据此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办法,并运用调查问卷、专家访谈、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等较科学有效的方法重新设计了该区镇街道的绩效评价工作体系,在做这个工作的过程中,考虑到绩效管理理论要与比较特殊的纪检监察工作相结合,不能理论脱离实际,并提出了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新思路。最后本文提出了重视评价人员的选择和监督、加大电子政务的应用、加强信息反馈与沟通等配套措施保障评价方案顺利实施。该论文针对本地纪检监察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为建立该地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评价办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小艳[4](2017)在《党内法规视角下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研究》文中指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关注党内外的廉政建设以及反腐败工作,反复强调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督促各级党委切实承担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委的主体性和全局性作用。同时各级纪委应配合党委进行组织协调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纪委监督的专责机关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要承担主体责任,纪委要担负监督责任。“两个责任”的提出梳理了各级党委和纪委的党内分工,明确了各级党委和纪委的分内职责和任务,对党风廉政建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对于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落实,在党内法规制度规范方面仍然存在缺陷与不足,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形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科学规范,企盼以制度化和规范化保障“两个责任”的落实。本文以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党内法规制度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检索党内法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对比,对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党内法规制度进行研究。全文主要包括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基本理论。主体责任,是指党委在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监督责任,是指各级纪委在党委的领导下承担监督的职能。主体责任是前提,监督责任是保证,各自的内容和功能不同,也无法相互取代。第二部分,概括梳理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党内法规制度内容。首先就落实“两个责任”的中央层面党内法规制度内容,从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两个方面归纳。接下来对落实“两个责任”的地方层面党内法规制度内容,分别从共同和特有两个方面总结。第三部分,分析了当前有关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党内法规制度本身的缺陷与不足。尽管关于“两个责任”的党内法规制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党内法规制度本身仍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责任界定不清晰和相关机制不完善两个方面。第四部分,探讨了健全和完善“两个责任”的党内法规制度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应当明确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界定,二是应当建立明晰的责任清单,三是应当建立健全的相关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黄良谋[5](2013)在《构建基层央行保障制度落实长效机制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人民银行系统始终将制度落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探索构建制度落实长效机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违规操作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因此,基层央行仍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制度责任分解、监督考评、责任追究为核心的制度落实长效机制,从而实现制度落实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提升基层央行的风险防控和履职水平。

闵雪[6](2012)在《胡锦涛廉政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廉政是古往今来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政治崇尚目标。无论是渐渐远去的历史,还是千里之遥的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用着各自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去追求人类共同的理想——廉政。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一场廉洁与腐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并且形成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廉政飓风。这场飓风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刮得尤为猛烈,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廉政的思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胡锦涛用世界的眼光、时代的意识、群众的观点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思想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散发出真理的光芒。胡锦涛对于廉政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始终把理论创新当作廉政实践的指南,不断为实践探索提供新的动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积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之路。本论文共分五章内容。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界定了廉政的相关概念,综述了近年来学者、专家关于廉政问题的相关研究,阐述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理论性探析了胡锦涛廉政思想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廉政思想、列宁的廉政思想、毛泽东的廉政思想、邓小平的廉政思想和江泽民的廉政思想。第三章系统性研究了胡锦涛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以人为本廉政理念,监控权力倡廉反腐,消极腐败是党的肌体的毒瘤,永葆党的纯洁,实现公平正义。第四章创新性探索了胡锦涛廉政思想的理论意义,构建了廉政的政治哲学取向,强化了廉政的政治本质。第五章时代性阐述了胡锦涛廉政思想的实践价值,完善了廉政的制度体系,实践了廉政的基本举措,营造了廉政的文化氛围,实现了清正廉洁的理想政治社会。通过对胡锦涛廉政思想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其内涵和外延。在胡锦涛廉政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廉政建设必将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王社民,张由涛,鄢利民[7](2011)在《权力在监督下规范运行——湖南省加强党政正职监督工作纪实》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确保其规范用权,既是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监督工作的难点。对于经历了郴州系列腐败案件的湖南而言,这更是一个严肃而亟须破解的命题。痛定思痛之后,湖南省按照中央"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通过建立党政正职"三个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以及完善督查问责和公开述廉评议等制度,积极从制度和机制上探索对党政"一把手"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新路,并取得成效,受到了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8](2011)在《关于印发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座谈会文件的通知工商办字〔2011〕156号》文中研究指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2011年7月7日至8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座谈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考察了四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情况,总结了上半年的工作情况,书面交流了经验,部署安排了下半年的工作任务,部分省

中共郴州市委办公室,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9](2011)在《中共郴州市委办公室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2011年反腐倡廉建设职责》的通知》文中指出郴办发[2011]18号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市属以上企事业各单位:《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2011年反腐倡廉建设职责》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解和落实本地本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2011年反腐倡廉建设职责,确保本年度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任务的完成。

胡黎香[10](2011)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以中共陕西省委“五项制度”建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强调党的建设,特别是建国后,党的地位发生变化,成为了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执政党。面对新的环境,党只有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才能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本文以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五项制度”建设为例来进行加强新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与创新。陕西省委、省政府把2009年确定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年,这是我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向纪委全会述廉制度》、《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报告制度》、《县乡纪检监察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等“五项制度”。这“五项制度”是推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年活动深入开展的有力抓手,是对全省基层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是陕西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最新成果,是将中央十七大报告精神落实到实践层面的成果反馈,为陕西省在全省全面推行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用长效机制保证述廉制度落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长效机制保证述廉制度落实(论文提纲范文)

(1)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二)“党外”的概念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四)选好选准主委。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智力资源优势
        (三)利益表达优势
        (四)社会活动优势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一)建国初期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三)新时期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一、内部监督内容
        二、内部监督实践
        三、内部监督成效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一、制度基础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二、法理依据
        (一)根本法依据
        (二)专门法依据
        (三)行业法依据
        (四)有关法规依据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一)宗教界
        (二)工商联
        (三)村委会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一)内外监督不力
        (二)外部环境影响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一)统领推进作用
        (二)警示威慑作用
        (三)法治保障作用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立体监督
        四、坚持务实管用
        五、坚持理论创新
        六、坚持用权公开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三、谈心谈话机制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五、廉政诫勉机制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后记

(2)国家监察委员会的预防腐败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国家监察委员会相关研究
    (二)预防腐败相关研究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与预防腐败交叉性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结构
四、研究的可能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可能创新
    (二)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核心概念的厘定
    (一)腐败与公权力腐败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与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
    (三)预防腐败与惩治腐败
二、理论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理论
    (二)权力监督与制约理论
    (三)制度预防腐败理论
三、理论分析框架
    (一)切断公权力腐败发生链条:预防腐败的理论逻辑
    (二)权力—动机—机会→腐败行为:公权力腐败发生机理
    (三)监督—教育—制度→预防腐败: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及其对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
一、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
    (一)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政策试点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试点的政策扩散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正式形成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对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预防腐败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整合分散的预防腐败职能
    (三)构建集中统一的预防腐败体系 第三章 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的职能设置
一、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的监督职能
    (一)监督是国家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能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履职机构及其履职方式
    (三)以事前监督防范公权力滥用:权力监督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的廉政教育职能
    (一)廉政教育是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能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廉政教育职能的履职机构及其履职方式
    (三)以廉政教育抑制腐败动机:廉政教育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的监察建议职能
    (一)监察建议是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能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监察建议职能的履职机构及其履职方式
    (三)以制度建设减少腐败机会:监察建议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 第四章 国家监察委员会履行预防腐败职能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待强化
    (一)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待强化的表现
    (二)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待强化的原因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一)对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表现
    (二)对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运用监察建议的有效性亟待提升
    (一)运用监察建议的有效性亟待提升的表现
    (二)运用监察建议的有效性亟待提升的原因 第五章 提升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有效性的实践路径
一、多措并举提升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有效性
    (一)提升国家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提名和考察权限
    (二)提高国家监察委员会财政经费供给的独立性
    (三)保障国家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
二、构建主体协调、分类施教与高度参与的精细化廉政教育模式
    (一)加强对廉政教育主体的内部整合与外部协调
    (二)对不同类型的廉政教育对象分类施教
    (三)以创新廉政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对象的参与度
三、运用监察建议督促被监督单位提高廉政制度质量及其执行力
    (一)以科学化的监察建议帮助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弥补制度缺陷
    (二)将制度执行不力作为提出监察建议的一种主要情形
    (三)逐步运用监察建议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3)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评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绩效评价相关概念
        2.1.1 绩效的概念
        2.1.2 绩效管理
        2.1.3 政府绩效
    2.2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2.2.1 绩效评价对象
        2.2.2 绩效评价主体
        2.2.3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3章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评价现状
    3.1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系统基本情况
    3.2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现状
    3.3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评价现状
    3.4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3.4.1 绩效评价标准不详细
        3.4.2 绩效评价方法不完善
        3.4.3 绩效评价结果适用不合理
第4章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4.1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4.1.2 实用性原则
        4.1.3 总体统一性原则
    4.2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评价指标的确定
        4.2.2 采访规划
        4.2.3 采访结果
    4.3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评价评分标准
        4.4.1 源头预防
        4.4.2 履职尽责
        4.4.3 执纪审查
    4.5 DY区各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评价
        4.5.1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整体绩效评价
        4.5.2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源头预防方面绩效评价
        4.5.3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履职尽责方面绩效评价
        4.5.4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执纪审查方面绩效评价
第5章 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重视评价人员的选择和监管
    5.2 加大电子政务的运用
    5.3 加强信息反馈与沟通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党内法规视角下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涵义、依据及其关系
    (一) “两个责任”的涵义
        1.党委主体责任的涵义
        2.纪委监督责任的涵义
    (二) “两个责任”的依据
        1.根本依据是宪法
        2.核心依据是党章
    (三) “两个责任”之间的关系
二、落实“两个责任”的有关党内法规制度
    (一) 落实“两个责任”的中央层面党内法规制度
        1.落实主体责任的党内法规制度及内容
        2.落实监督责任的党内法规制度及内容
    (二) 落实“两个责任”的地方层面党内法规制度
        1.地方层面共同的党内法规制度
        2.地方层面特有的党内法规制度
三、落实“两个责任”的党内法规制度之不足
    (一) 责任界定不清晰
        1.责任范围不统一
        2.责任分工不明确
        3.责任分解缺乏针对性
        4.责任规范缺乏操作性
    (二) 相关机制不完善
        1.考核机制欠科学
        2.保障机制不健全
        3.监督机制乏力
        4.追究机制不健全
四、落实“两个责任”的党内法规制度之完善
    (一) 明确责任界定
        1.明晰责任边界
        2.加强操作性制度的制定
    (二) 制定明晰的责任清单
        1.细化落实主体责任
        2.细化落实监督责任
    (三) 健全相关机制
        1.规范责任考核机制
        2.健全责任保障机制
        3.加强责任监督机制
        4.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构建基层央行保障制度落实长效机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度落实长效机制概述
    (一) 制度的内涵与特性
    (二) 制度落实长效机制的解读
二、基层央行建立制度落实长效机制的现实意义
    (一) 高效履职的重要基础
    (二) 防范风险案件的重要保证
    (三) 加强内控监督的基本内容
    (四)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构建制度落实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一) 主要做法
        1. 增强制度观念, 营造制度落实氛围。
        2. 注重制度建设, 夯实制度落实基础。
        3. 细化责任分解, 明确制度落实责任。
        4. 强化监督检查, 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5. 严格考评问责, 树立制度落实权威。
        6. 突出制度创新, 构建制度执行力建设新模式。
    (二) 取得的成效
        1. 制度执行力得到提升。
        2. 内控管理规范有序。
        3. 工作作风切实好转。
四、进一步完善保障制度落实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 积极培育央行制度执行文化, 提高引领力
    (二) 着力增强制度建设的执行效益, 提高规范力
    (三) 实现对制度落实的全流程监督, 提高约束力
    (四) 完善制度落实考核评价和问责机制, 提高威慑力
    (五) 抓好制度落实的人性化管理, 提高凝聚力

(6)胡锦涛廉政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廉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课题
        1.1.2 腐败的滋生蔓延腐化着党的队伍
        1.1.3 中国的廉政建设理论有较大突破
    1.2 概念界定
        1.2.1 廉政的词义
        1.2.2 廉政的主体和客体
        1.2.3 廉政和反腐败的关系
        1.2.4 廉政思想
        1.2.5 廉政的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廉政基本概念的研究
        1.3.2 关于廉政制度问题的研究
        1.3.3 关于廉政文化问题的研究
        1.3.4 关于廉政思想问题的研究
        1.3.5 关于廉政经验问题的研究
        1.3.6 关于廉政经验借鉴问题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胡锦涛廉政思想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廉政思想
        2.1.1 廉政的价值取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1.2 廉政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民主政治
        2.1.3 廉政的实践途径是政治公开
        2.1.4 廉政的最终目标是平等、公平、正义
    2.2 列宁的廉政思想
        2.2.1 廉政的基础是教育学习
        2.2.2 廉政的根本是制度约束
        2.2.3 廉政的支柱是群众监督
        2.2.4 廉政的保证是文化建设
        2.2.5 廉政的措施是建立廉价政府
    2.3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廉政思想
        2.3.1 毛泽东的廉政思想
        2.3.2 邓小平的廉政思想
        2.3.3 江泽民的廉政思想
第3章 胡锦涛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以人为本廉政理念
        3.1.1 廉政的目的是为了“人”
        3.1.2 廉政的建设是围绕“人”
        3.1.3 廉政的动力是依靠“人”
    3.2 监控权力倡廉反腐
        3.2.1 健全拒腐防变教育机制
        3.2.2 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3.2.3 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3.3 消极腐败是党的肌体的毒瘤
        3.3.1 消极腐败是不正之风的风源
        3.3.2 消极腐败是党政致命伤
        3.3.3 消极腐败会丧失群众信任
        3.3.4 克服消极腐败是兴党之责
    3.4 永葆党的纯洁
        3.4.1 加强党性修养是思想基础
        3.4.2 以党章要求作为最高准则
        3.4.3 发扬党的作风是根本保证
        3.4.4 提高党的能力是重要途径
    3.5 实现公平正义
        3.5.1 人人平等是道德基础
        3.5.2 民主政治是政治保证
        3.5.3 法治是根本途径
        3.5.4 永恒正义是最终目标
第4章 胡锦涛廉政思想的理论意义
    4.1 构建了廉政的政治哲学取向
        4.1.1 廉政的根基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1.2 廉政的制度是民主政治
        4.1.3 廉政的途径是法治
        4.1.4 廉政的目标是公平与正义
    4.2 强化了廉政的政治本质
        4.2.1 深化了廉政的重要意义
        4.2.2 阐释了权力的科学配置
        4.2.3 揭示了廉政的基本规律
第5章 胡锦涛廉政思想的实践价值
    5.1 完善廉政的制度体系
        5.1.1 完善选拔任用制度
        5.1.2 优化公务员队伍
        5.1.3 强化述职述廉制度
        5.1.4 完善巡视制度
        5.1.5 深化考核评价机制
        5.1.6 健全问责追究制度
    5.2 实践廉政的基本举措
        5.2.1 “三大机制”
        5.2.2 “三大平台”
        5.2.3 “四项专项治理”
        5.2.4 “四个特征”
        5.2.5 “五力结合”
        5.2.6 “五位一体”
    5.3 营造廉政的文化氛围
        5.3.1 和谐文化为根基
        5.3.2 荣辱观为道德底线
        5.3.3 党的领导为政治保障
        5.3.4 “两个务必”为基本要求
        5.3.5 “六个进入”为路径选择
    5.4 实现清正廉洁的理想政治社会
        5.4.1 实现清正廉洁的政治
        5.4.2 实现清正廉洁的文化
        5.4.3 实现清正廉洁的社会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10)新时期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以中共陕西省委“五项制度”建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反腐倡廉历来是党建的重大课题
    2.1 邓小平对毛泽东党风廉思想与实践的发展
        2.1.1 毛泽东的党风廉政思想
        2.1.2 邓小平的党风廉政思想
    2.2 江泽民新时期反腐倡廉思想的新发展
        2.2.1 从理论上倡导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
        2.2.2 从实践环节着手制度建设
        2.2.3 以制度建设为枢纽,不断开创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
    2.3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2.3.1 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
        2.3.2 深化和完善党的制度建设
第三章 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在于完善制度
    3.1 "五项制度"推出的主要背景及主要内容
        3.1.1 主要背景
        3.1.2 主要内容
    3.2 "五项制度"综合分析
        3.2.1 《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与监督制度
        3.2.2 其它四项制度突出了监督领导干部的制度性约束和刚性要求
        3.2.3 "五项制度"突出了综合监督机制的作用
第四章 完善"五项制度"的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用长效机制保证述廉制度落实(论文参考文献)

  • [1]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2]国家监察委员会的预防腐败职能研究[D]. 吕永祥. 吉林大学, 2019(10)
  • [3]DY区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 商正.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4]党内法规视角下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研究[D]. 张小艳.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5]构建基层央行保障制度落实长效机制的探讨[J].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黄良谋. 海南金融, 2013(12)
  • [6]胡锦涛廉政思想研究[D]. 闵雪. 大连海事大学, 2012(10)
  • [7]权力在监督下规范运行——湖南省加强党政正职监督工作纪实[J]. 王社民,张由涛,鄢利民. 中国监察, 2011(23)
  • [8]关于印发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座谈会文件的通知工商办字〔2011〕156号[J].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工商行政管理, 2011(15)
  • [9]中共郴州市委办公室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2011年反腐倡廉建设职责》的通知[J]. 中共郴州市委办公室,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郴州政报, 2011(07)
  • [10]新时期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以中共陕西省委“五项制度”建设为例[D]. 胡黎香. 西北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以长效机制保障诚信体系的实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