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

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

一、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蕊,程新睿[1](2021)在《加强中央储备粮质量监管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中央储备粮是粮食储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储备情况事关粮食储备"稳定器"功能的有效发挥,更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当下,囿于现有制度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窒碍了中央储备粮作用的发挥。着眼于中央粮食储备的各环节,当务之急是加强中央储备粮的质量监管,在入口环节要加强收购时的第三方参与,在监管过程中应发挥信息化技术进而健全溯源机制,在出口环节严格落实承储企业法律责任。

项镒铭[2](2020)在《J省储备粮食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粮食是任何国家不可或缺的经济物资和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安全和国家社会安定团结,越来越受到各个阶层的广泛重视。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和拥有14.5亿民众的人口大国,储粮备荒是长期以来保障人民口粮存续的实践经验。在我国粮食储备中,政府储备粮占有了绝对的调控优势,在平衡全国粮食总供需,维持粮价平稳,应对突发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2020年我国爆发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市在暂停全市生产活动、“封城”全力战疫的市场失灵条件下,我国政府借助粮食储备进行的宏观调控就发挥了确保武汉市人民口粮基本供给的重要作用。J省作为我国经济强省、农业大省,其储备粮食管理的水平是处于全国前列的。然而,由于我国整体粮食储备体系不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到位,粮食流通市场发育不健全,粮食相关法规建设不齐备等多方面的原因,J省的粮食储备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储粮制度建设不足、人才建设不足、协同管理效率不高、管理人员年龄断档等问题,J省的粮食安全仍有隐患。因此,开展对J省储备粮食管理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J省储备粮食管理优化、保障J省粮食安全,进而对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公共安全理论、协同治理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国内外在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储备粮食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解,对储备粮食问题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其次以政府储备粮食的公共属性为切入点,通过分析J省粮食储备库及储备粮食管理现状,发现J省储备粮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J省储备粮食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推进政府储粮体制的深化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整合粮库现有资源;加强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盘活空置仓容;尝试推行内部扁平化管理;推广储粮新仓型、新技术、新设备;重视人才驱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提高人才待遇;强化储备粮管理外部宣传,找准储备粮管理内部功能定位;创新部门协同管理新模式。

张静[3](2020)在《县级政府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以B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具有多重属性,既是人类生存必需品,也是特殊性商品,同时又是影响一国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物资。粮食安全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粮食安全问题在世界各国都受到极大重视。新时代新形势下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粮食事业做出了很多新的论断,习总书记指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粮食安全涉及到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储备,粮食监管,粮食应急等方方面面,涉及农业、粮食、水利、国土等多个部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秩序,是各级政府都要面对的问题。B县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粮食主产区,是产粮大县,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建设,打造出了国家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县、省级粮食生产先进县等县域名片。B县粮食储备库是县属国有粮食企业,仓储容量大,仓储条件良好,存储着国家以最低收购价收购的“托市”小麦、省级储备小麦和各种商品粮。B县在近几年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排名靠前。该县粮食安全保障和粮食储备建设各项工作在整个河北地区具有较强代表性。因此,本文把B县粮食安全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借鉴其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本地区保障粮食安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本文的政策建议有利于保障B县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调控效能和质量监管水平,同时也为其他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加强粮食调控和监管、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借鉴和启发。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了粮食安全、粮食流通、粮食调控和监管等概念以及公共产品理论、宏观调控理论、政府职能理论等理论,为全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调查研究等方式分析总结了河北省B县在保障粮食安全上的现状,从粮食面积下降、没有建立县级储备粮、粮食监管不足、粮食立法缺位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B县实际情况,从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水平、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加快推进粮食保障立法、充实粮食监管力量、完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提高公众粮食安全意识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毋华平[4](2020)在《粮食安全视域下的地方储备粮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阎良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粮食不但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资源,而且也是关乎国家发展及安全问题的战略性物质,粮食安全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会影响国家和地区的平稳与安全。对于政府来说,应注重强化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的构建,增大对于储备粮的监督和管理,尽可能降低粮食供应不足带来的风险,构建全方位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而落实粮食储备相关任务,必须要强化粮食储备监管,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阎良区储备粮监管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共物品管理等相关理论,探究粮食安全监管等相关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法、调查法、文献法与实践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对象当前地方储备粮监管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发现其暴露出储备粮规模不当、粮食质量监督管理达不到国家标准、储备粮轮换效益难以保障、储备粮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储备粮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分析出问题的原因是粮食储备投入不足、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不完善、轮换机制不健全、储备粮静态管理不规范、监管执法力量薄弱、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原因,本文提出地方储备粮安全监管要从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优化粮食储备规模、不断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加强储备粮科学轮换、推进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强化储备粮监管力度、完善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努力,真正达到储备粮安全管理的目标。

林帅[5](2020)在《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地方立法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确保粮食安全、解决人民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国家层面,《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在起草;在地方层面,广东、贵州、浙江、福建等省份已经相继出台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通过立法手段确保粮食安全,已被普遍认同。河南省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历年粮食产量均位于全国前列,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在保障省内粮食安全的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出台关于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省内出台涉及粮食问题的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省外出台的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办法)等均能为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提供有利条件。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立法手段解决河南省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现阶段,河南省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在粮食生产方面,乱占耕地现象严重,耕地质量下降;粮食生产经济效益较低,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失。在粮食流通方面,粮食市场准入制度有待完善,粮食经营主体权益亟需立法保障,粮食安全预警法律制度也未确立。在粮食储备方面,粮食储备监管制度尚未健全,仍然需要立法引导;粮食仓储设施正在更新换代,也需要法律保护。在粮食消费方面,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制度不健全,超标粮处理机制仍有待明确;促进粮食绿色消费与节粮减损制度并未上升到法律层面。针对上述问题,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应当以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法定、促进粮食流通以及利益协调等为原则,对粮食生产、流通、储备、消费等环节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立法也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扛稳粮食生产重任,保证国内商品粮供给。

吴昊[6](2020)在《我国政府粮食储备的分级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均得到大幅增长,真正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但随着人口的继续增加和食物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对粮食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粮食生产却面临着耕地不足、水资源缺乏等不利因素,我国的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的状态,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粮食储备作为承接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蓄水池”,具有以丰补歉、调节粮食市场的重要功能,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对“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粮食储备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政府一直在我国的粮食储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90年之前,我国政府的粮食储备任务主要由中央承担。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建立专项粮食储备,并规定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承担粮食的专项储备任务,地方粮食储备的资金主要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但各地方政府对粮食储备的态度相当消极,挪用储备资金、帐实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200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粮)代表中央行使粮食储备职能,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了中央直管的粮食储备制度。中储粮成立之后,中央并没有规定地方可以不储备粮食,而是明确要求“产区保持三个月销量,销区保持六个月销量”的储备规模。但事实上地方在粮食储备上更加依赖中央,很多地方都没有达到“产区三个月,销区六个月”的储备规模,中央几乎完全承担了粮食储备任务。中央直管的粮食储备体系最大的好处是把粮食储备落到了实处,中央抓到了粮食,可保证在关键时候能调得动粮食,中央粮食储备在稳定粮食市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维护种粮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代表中央执行粮食储备任务的中储粮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改革的关键是落实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责任。本文主要围绕“政府为什么要储备粮食——粮食储备仅由中央承担存在什么问题——影响地方政府粮食储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构建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责任的粮食分级储备体系”的思路对我国政府粮食储备的分级问题进行研究。全文除了导论、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分为四个时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主要探讨各个时期粮食储备制度实施的背景、具体做法、主要问题与成效,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粮食储备中承担的责任。在粮食自由购销、粮食统购统销与粮食流通双轨制两个时期,中央政府主要承担了粮食储备的责任,同时中央也积极鼓励地方储备粮食;在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时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了粮食储备责任;实行中央垂直管理的粮食储备制度后,我国的粮食储备责任主要由中央承担。由于中储粮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2014年国务院又出台文件强调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责任。从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演变历程不难看出,政府一直在我国的粮食储备中发挥着重要角色。第二,从粮食储备具有公共品属性和非盈利性两个方面论述了粮食储备是政府的公共职能。粮食储备在发挥稳定粮食市场的功能时,具有公共品属性和非盈利性。我国的粮食储备主体还包括农户和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企业,而农户和企业的储备不具有平抑粮食市场的功能,农户和企业的储备也不能代替政府的储备,因此粮食储备是政府的公共职能,政府应承担起粮食储备的责任。由于政府是分层级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均应承担粮食储备的责任。第三,对中央直管的粮食储备体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后果进行了分析。代理中央执行粮食储备任务的中储粮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管理层级太多的问题,二是粮食储备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三是政策性任务与经营性任务交织的问题。中储粮实行的“总公司—分公司—直属库”的多层级组织结构既增加了激励成本,又增加了监督成本。中储粮的直属库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布点较少,当非主产区一旦发生某种危机导致粮食紧缺时,粮食的调运将对我国的运输系统造成极大压力。中储粮不断利用其手中掌握的粮食资源拓展经营业务,使政策性任务与经营性任务相互交织,一方面增加中央的激励成本,另一方面使中储粮减少在粮食储备任务上的努力程度。中央直管的粮食储备体系使中央承担了本应该由地方政府承担的粮食储备职能,然而这种粮食储备体系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已越来越明显。因此,地方的粮食储备责任仍然应该回到由地方承担,我国应建立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责任的分级粮食储备体系。第四,落实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责任是我国构建粮食分级储备体系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地方政府粮食储备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为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储备责任的相关政策提供实证基础。统计数据表明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支出仅占全国粮食储备支出的29%,证明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非常低。总体而言,常住人口规模、城镇人口比重和粮食产量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交通状况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本文对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样本数据分别进行估计的结果表明,对粮食主产区来说,粮食产量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常住人口规模的影响不显着;对主销区及产销平衡区来说,常住人口规模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显着。此外,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还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如果一个地区愿意多储备粮食,则其邻近地区也愿意多储备粮食,反之反是。政府粮食储备的公共品属性及其外部性可能是导致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存在空间自相关的重要原因。第五,构建粮食分级储备的基本思路及相应的政策建议。从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责任、设立专门从事粮食经营的国有粮食企业接管中储粮的粮食经营业务、设立粮食储备基金和加强对粮食储备的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构建我国粮食分级储备体系的思路。并从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的法制建设、完善各层级粮食储备的协同运行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粮食储备的品种结构、加强粮食储备领域的科研投入和多渠道筹集粮食储备资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在以下三个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创新:第一,论证了粮食储备是政府的公共职能。虽然已有许多学者认识到政府应该为粮食储备承担责任,但是并没有分析政府为什么要承担粮食储备的责任。本文论述了粮食储备在发挥平抑粮食价格的功能时具有公共品属性和非盈利性(见4.3),并进一步论述了农户和企业不能代替政府粮食储备的原因(见4.4.2),从而论证了粮食储备是政府的公共职能,因此政府应承担粮食储备的责任。由于政府是分层级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均应承担粮食储备的责任(见4.3.2)。第二,运用博弈理论和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对中储粮存在的管理层级太多、政策性任务和经营性任务相互交织的后果进行了理论阐释。虽然已有学者认识到中储粮存在管理层级太多、政策性任务和经营性任务相互交织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对这两个问题产生的后果进行深入分析。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中储粮的管理层级太多会导致激励成本和监督成本增加的后果(见5.1.2),运用多任务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的政策性任务和经营性任务相互交织会导致中央对中储粮的激励成本增加和中储粮减少在粮食储备任务上的努力程度的后果(见5.2.2)第三,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进行了定量研究。虽然已有学者认识到地方政府缺少粮食储备的意愿,但是主要以描述性分析为主,缺少实证研究。本文以地方政府的粮油物资储备支出衡量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进行了定量研究(见6.1.1、6.1.2、6.1.3),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粮食储备意愿的因素(见6.3.4)。

丁声俊[7](2020)在《矗立“定海神针”确保“粮安天下”——我国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和创新的丰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及治理的时代性大课题。这是从源于本国悠久的传统、国情与结构特点的大逻辑出发,提出的坚持和完善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国建立和健全包括粮食储备在内的粮食制度体系指明了方向和方针、道路和前程。古人云:"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这句经典性语言的深意是:建立严明的制度,对于治国理政和规范社会秩序,具有极大重要意义。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依据同理,要建粮食储备,保粮安天下,创立完

魏锦秀[8](2019)在《皋兰县储备粮在储备、流通和轮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粮食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有粮食的生产、粮食的储备及粮食的流通,以上各个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关乎到国家在粮食层面的安全,而粮食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粮食的储备管理,所以储备粮管理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国家宏观安全体系建设中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做好国家粮食的生产、流通、储备、分季供应、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国家的粮食供需平衡以及战略性储备粮的需要。本文以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模块角色关系为研究出发点,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调控政策,不断细化行政管理和市场调节双重作用下的储备粮管理研究模式。本文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以皋兰县储备粮管理中的实际工作为出发点,不断深挖皋兰县储备粮管理中的问题和储备粮管理政策环境的状况。在发现、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呈现出皋兰县社会经济环境下的国营(县直属管理企业)及民营企业和县政府对于储备粮管理的归属和分工矛盾问题。文中以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为例,探讨了县级储备粮管理中的问题,包括管理主体独断单一,储备粮轮换程序繁余,企业粮食购销的市场敏感性难以适应实际市场的需要。与此同时,本文深入分析了皋兰县行政管理部门、县农户、储备粮管理企业和储备粮流转经营户之间的社会角色,最后通过系统地分析比较,提出了加强政府单位自身建设,减少政府管理角色模块,减少管理主体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强管理主体间的协作意识,完善和细化储备粮管理制度,保证储备粮市场化的流通和供给等关于储备粮管理的适应性建议。

孔杰[9](2018)在《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根本,事关国计民生,世界各国历来重视。当下,我国人口数量众多、高居世界第一,粮食安全问题倍受政府和全世界重视。在土地、水等资源条件日益有限的情况下,囿于粮食生长周期、生命周期和消费的刚性、需求的不可替代性,这就决定了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当前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作为连接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桥梁与纽带,粮食流通对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市场、引导粮食消费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粮食流通整个环节中,购销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一头连着农民,另一头连着市民,生产出的粮食正是通过它及其载体——粮食购销企业,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有序流动。目前,在这中间起主渠道作用的当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市场化大势下,不仅粮食购销实行了全面市场化,而且市场主体也全面实现了多元化,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相关主体在市场中通过竞争继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缺陷等因素,市场化改革以来,国有粮食购销体系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政策负效应日益显现,最低收购价引发了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增大,粮食补贴政策达效有限;国有粮食购销体系中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竞争力和发展能力不足,经营品种单一、适应市场能力不强;政企分开不彻底,“九龙治水”、多头管理,企业和职工激励机制不完善;国际大粮商利用优势加强渗透、挤压市场;等等。对此,有必要从界定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基本概念入手,综合运用国有资产管理、宏观调控、公共政策等理论,针对当前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的现状和粮食流通面临的问题,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典型农业生产大国保护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粮农利益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和现行做法加以总结,在追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理性分析历次变革和政策调整的基础上,从推动粮改、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路出发,努力寻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完善国有粮食购销体系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同时,着重围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济实体、市场主体、宏调载体的定位,进一步制定完善国有粮食购销体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政策措施,努力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好、部门落实推进好、企业谋划发展好,促使其最终在市场化改革中真正实现做大做强做优,并发挥应有的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有效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刘伟[10](2018)在《某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写作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现行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的分析,结合自己对企业管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博弈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学习,找到中储粮现行管理制度中不适合当前发展需求的问题。同时细致全面的分析问题,找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以此为线索,借鉴国外先进的粮食储备管理经验,提出自己对中储粮储备管理未来建设的一些设想,发现一些能够行之有效的管理创新举措,为中储粮储备管理的优化升级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围绕中储粮粮食储备的现行管理机制,结合中储粮直属企业分布零散、分布广泛的现实情况。本文没有遵循以往的问卷统计分析法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的传统管理创新研究方式,而是旨在通过深入中储粮的日常管理中,通过对具有代表性案例的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对中储粮典型案例的分析,通过深入企业实践,与企业管理者和基层员工进行接触,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利用单个案例或多个案例的分析,将案例中的共同点汇集到一起,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原因。列出当前中储粮日常储备管理中亟待改进之处,针对性的提出解决之道。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措施,并结合中储粮国有大型控股企业的自身特点,分析总结出适合中储粮未来发展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方向和举措。通过对中储粮日常储备管理中典型案例的分析,其储备粮的日常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政策性储备与商业性经营混合,外部监管缺乏、内部监管不力,收购环节“转圈粮”、“以陈充新”等腐败频发,产销区结构不平衡、仓容利用不合理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将直接威胁着中储粮储备管理的根本,使得日常管理无序可循,出现管理混乱。依据当前中储粮储备管理的现实情况,我认为唯有通过对其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对其储备技术进行创新,方能从源头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管理制度创新以后,能够弥补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将会使监管更加到位、责任更加明确、管理更加规范,在制度层面杜绝违规、违法等腐败的行为。储粮技术的创新势必会将中储粮的日常储备工作带向自动化、集成化更高的道路上来,人为操作的降低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为违规的几率。技术创新也会大大增加对监控系统的提升,实现储备管理的全程监控,可以及时抓获操作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增强员工工作的自律性。

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论文提纲范文)

(1)加强中央储备粮质量监管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缘起
二、严把入口:加强收购时的第三方参与
三、严控过程:“智慧储备”提高质量监管精度
四、严管出口:落实承储企业法律责任

(2)J省储备粮食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标、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4.4 比较研究法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存在的不足
2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相关的概念界定
        2.1.1 粮食安全
        2.1.2 储备粮食
        2.1.3 储备粮食管理
        2.1.4 政府储备粮食的公共属性
        2.1.5 政府储备粮食管理的特点
    2.2 相关的基础理论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公共安全理论
        2.2.3 协同治理理论
3 J省粮食储备库及储备粮食管理现状
    3.1 J省16家国家粮食储备库概况
    3.2 J省16家国家粮食储备库调研分析
        3.2.1 J省16家国家粮食储备库管理一线人员问卷调查
        3.2.2 J省居民储备粮食认知情况问卷调查
        3.2.3 J省16家国家粮食储备库管理情况调研
        3.2.4 通过调研发现储备粮库存在8个方面的储粮风险
    3.3 J省储备粮食管理现状
        3.3.1 储粮管理构架
        3.3.2 储粮管理制度
        3.3.3 粮库数量规模
        3.3.4 仓储设施配套
        3.3.5 管理平台构建
        3.3.6 先进技术运用
        3.3.7人才管理队伍
        3.3.8 社会宣传引导
        3.3.9 部门协同管理
4 J省储备粮食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政府储粮制度建设不足
    4.2 部分粮库规模增长受限
    4.3 仓储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4.4 平台协同管理效率不高
    4.5 新技术推广运用较滞后
    4.6 储备粮人才管理不到位
    4.7 社会宣传引领力量微弱
    4.8 部门协同管理流程繁杂
5 J省储备粮食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5.1 事权重叠导致制度模糊
    5.2 资金短缺限制粮库规模
    5.3 转型缓慢拉低仓储配套
    5.4 方法陈旧拖慢平台效率
    5.5 仓房老旧滞缓技术推广
    5.6 观念落后制约人才管理
    5.7 宣传缺失阻碍公众认知
    5.8 管理不畅影响协同成效
6 J省储备粮食管理的对策建议
    6.1 推进政府储粮体制的深化改革
    6.2 不断深化国企改革,整合粮库现有资源
    6.3 加强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盘活空置仓容
    6.4 尝试推行内部扁平化管理
    6.5 推广储粮新仓型、新技术、新设备
    6.6 重视人才驱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提高人才待遇
    6.7 强化储备粮管理外部宣传,找准储备粮管理内部功能定位
    6.8 创新部门协同管理新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县级政府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以B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查阅法
        1.3.2 调查研究法
        1.3.3 系统分析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粮食安全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粮食安全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政府职能理论
        2.2.3 宏观调控理论
第三章 B县保障粮食安全现状分析
    3.1 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3.1.1 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3.1.2 粮食单产稳定增长
        3.1.3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1.4 耕地质量不断提升
        3.1.5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3.1.6 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完善
        3.1.7 稳定的财政投入
    3.2 粮食调控体系不断健全
        3.2.1 落实粮食政策,保护种粮积极性
        3.2.2 落实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3.2.3 形成粮食价格监测体系
    3.3 储备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3.1 安全生产、安全储粮有序运行
        3.3.2 政策性粮食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
        3.3.3 粮食质量安全指标符合规定
    3.4 示范引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建设
        3.4.1 抓组织领导,完善监管体系
        3.4.2 抓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3.4.3 抓关键环节,履行执法职责
        3.4.4 创新监管举措
        3.4.5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3.4.6 行政执法体制不断健全
    3.5 粮食储备能力不断增强
        3.5.1 “危仓老库”维修改造
        3.5.2 粮食仓储设施项目
        3.5.3 积极申报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
        3.5.4 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圆满结束
    3.6 粮食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3.6.1 建立粮食应急监测预警机制
        3.6.2 健全粮油供应网络
        3.6.3 完善粮食应急预案
        3.6.4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第四章 B县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存在问题
    4.1 耕地面积减少
    4.2 缺乏县级粮食储备
    4.3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地位边缘化
    4.4 粮食专业人才短缺
    4.5 公众粮食安全意识淡薄
    4.6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薄弱
第五章 B县粮食安全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城镇化发展的冲击
    5.2 粮食部门行政职能弱化
    5.3 粮食法律体系不完善
    5.4 财政资金紧张
第六章 提升县级政府保障粮食安全水平的对策
    6.1 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6.1.1 严守耕地数量和质量
        6.1.2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6.1.3 调整粮食生产结构
        6.1.4 坚持科技兴粮
        6.1.5 坚持人才兴粮
    6.2 加快粮食立法进程
    6.3 完善粮食监管体系
    6.4 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及应急管理
        6.4.1 建立县级粮食储备
        6.4.2 建立成品粮油储备
        6.4.3 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建设
    6.5 宣传粮食安全意识
    6.6 做好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6.7 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粮食安全视域下的地方储备粮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阎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
        2.国内研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本文的创新点
        2.本文的不足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粮食安全
        2.地方储备粮
        3.储备粮监管
    (二)理论依据
        1.公共物品理论
        2.宏观调控理论
        3.战略管理理论
二、地方储备粮监管一般分析
    (一)地方储备粮监管主体
    (二)监督检查对象
    (三)监督检查内容
        1.储备粮规模情况
        2.粮食质量安全情况
        3.储备粮动态轮换情况
        4.储备粮静态管理情况
    (四)监督检查方式
    (五)监督检查处理
三、阎良区储备粮监管现状
    (一)阎良区储备粮总体概况
        1.粮食储备基本情况
        2.阎良区粮食行政部门组织架构
    (二)阎良区储备粮监管工作基本运行
        1.制定储备粮监管相关制度
        2.初步建立储备粮监管体系
        3.开展储备粮规范化检查
        4.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不断完善
四、阎良区储备粮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储备粮规模不合理
        2.粮食质量监管不达标
        3.储备粮轮换效益难以保障
        4.储备粮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5.储备粮监督力度不够
        6.行政执法过于笼统
    (二)原因分析
        1.粮食储备投入不足
        2.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不完善
        3.轮换机制不健全
        4.储备粮静态管理不规范
        5.监管执法力量薄弱
        6.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
五、国内其他地方储备粮监管经验借鉴
    (一)国内其他省市储备粮监管实践
        1.山西省储备粮监管
        2.广东省储备粮监管
        3.安徽省储备粮监管
        4.杭州市储备粮监管
    (二)经验借鉴
六、加强地方储备粮监管工作的对策
    (一)实现粮食储备规模科学化
        1.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
        2.科学确定储备粮规模
    (二)加强储备粮质量安全监测力度
        1.加强粮食检验监测基础建设
        2.加强地方质检机构的建设
    (三)实施储备粮科学轮换
        1.适时缩短轮换期限
        2.创新储备粮轮换方式
        3.建立轮换风险基金
    (四)推进储备粮信息化管理
        1.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
        2.加强构建监控局域网
    (五)强化储备粮监管力度
        1.完善粮食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
        2.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
        3.发挥地方储备粮监管合力
    (六)完善监管相关政策法规
        1.赋予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处罚权
        2.建立地方储备粮监管工作的新机制
        3.健全地方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
        4.建立常态化储备粮质量检测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地方立法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粮食安全保障立法的理论阐释
    (一)粮食安全保障立法的理论基础
    (二)粮食的概念
    (三)粮食安全概念的演变
    (四)粮食安全的法律界定
三、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1.粮食安全需要法律保障
        2.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
        3.是保障河南省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二)可行性分析
        1.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提供依据
        2.河南省现行地方立法为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奠定基础
        3.其他省份立法实践为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提供经验
四、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地方立法的问题剖析
    (一)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地方立法形式上存在的问题
        1.缺乏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的粮食立法
        2.粮食产后安全法治保障严重不足
    (二)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地方立法内容存上在的问题
        1.耕地安全法律保障有待加强,种粮主体经济效益缺乏法律保障
        2.粮食流通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缺乏粮食安全预警法律制度
        3.粮食储备监管制度有待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缺乏法律保障
        4.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制度不健全,节粮减损法律制度尚未确立
五、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地方立法的具体构建
    (一)立法目的
    (二)基本原则
    (三)粮食生产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
    (四)粮食流通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
    (五)粮食储备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
    (六)粮食消费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我国政府粮食储备的分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
2.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2.1 基本概念
        2.1.1 粮食储备
        2.1.2 粮食分级储备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粮食安全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博弈理论
        2.2.4 委托-代理理论
        2.2.5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简要评述
    2.4 小结
3.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演变
    3.1 自由购销时期的粮食储备制度(1949-1952年)
        3.1.1 建立粮食储备的背景
        3.1.2 建立粮食储备的措施
        3.1.3 主要成效及问题
    3.2 统购统销及粮食流通体制转轨时期的粮食储备制度(1953-1989年)
        3.2.1 建立备荒备战储备的背景
        3.2.2 具体做法
        3.2.3 主要成效及问题
    3.3 粮食流通市场化时期的粮食储备制度(1990-1999年)
        3.3.1 建立专项粮食储备的背景
        3.3.2 建立专项粮食储备的具体做法
        3.3.3 主要成效及问题
    3.4 中央粮食储备垂直管理时期(2000年以后)
        3.4.1 构建中央粮食储备垂直管理体系的背景
        3.4.2 构建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的具体做法
        3.4.3 主要成效及问题
    3.5 小结
4.政府在粮食储备中的责任
    4.1 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
        4.1.1 人口增长及消费结构的升级不断扩大对粮食的需求
        4.1.2 耕地及水资源的短缺限制了我国粮食产能大幅提高的可能性
        4.1.3 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生产
        4.1.4 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为依靠国际市场增加粮食供给带来了不确定性
    4.2 粮食储备的作用
        4.2.1 应对自然灾害
        4.2.2 稳定粮食价格
    4.3 粮食储备是政府的公共职能
        4.3.1 粮食储备的公共品属性
        4.3.2 粮食储备的非盈利性
    4.4 农户储备、企业储备与政府储备的关系
        4.4.1 农户储备、企业储备和政府储备现状
        4.4.2 农户储备、企业储备与政府储备的关系
    4.5 小结
5.中央直管粮食储备体系的问题分析
    5.1 管理层级太多
        5.1.1 中储粮的组织结构
        5.1.2 多层级管理导致的后果
    5.2 粮食库存分布不合理
        5.2.1 中储粮的库存分布情况
        5.2.2 库存分布不合理导致的后果
    5.3 政策性任务与经营性任务交织
        5.3.1 中储粮的业务范围
        5.3.2 政策性任务与经营性任务交织的后果
    5.4 小结
6.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 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
        6.1.1 地方粮食储备的变化情况
        6.1.2 地方粮食储备支出在全国粮食储备支出中的比重
        6.1.3 地方粮食储备的区域差异
    6.2 地方粮食储备意愿的空间相关性
        6.2.1 空间自相关的测度方法
        6.2.2 地方政府粮食储备意愿的空间自相关性
    6.3 地方政府粮食储备意愿的影响因素
        6.3.1 变量选择
        6.3.2 横截面数据分析
        6.3.3 面板数据分析
        6.3.4 空间面板模型分析
    6.4 小结
7.构建粮食分级储备体系的基本思路
    7.1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粮食储备责任
        7.1.1 明确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责任
        7.1.2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责任及类型
        7.1.3 合理确定地方粮食储备的层级划分
    7.2 政策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开
    7.3 为粮食储备提供资金保障
        7.3.1 资金对提高地方政府粮食储备意愿的重要性
        7.3.2 建立粮食储备专项基金
    7.4 强化粮食储备的监督检验
        7.4.1 成立监督检查机构
        7.4.2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7.4.3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监督的效率
    7.5 小结
8.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的科研成果

(7)矗立“定海神针”确保“粮安天下”——我国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和创新的丰碑(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忘初心,圆“百年梦想”
二、满怀丹心,立“定海神针”
    (一)牢记使命,建立粮食专储机构,健全管理中枢。
    (二)勇于担当,创新粮食专储制度,健全储备体系。
三、坚定信心,保“粮安天下”
    第一,健全完善了我国粮食储备体系。
    第二,圆满完成了政策性粮食收购任务。
    第三,显着提升了粮食储备现代化水平。
    第四,勇于担当了重要社会责任。

(8)皋兰县储备粮在储备、流通和轮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简要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储备粮管理及不同管理模式优缺点
    第一节 储备粮及储备粮管理
        一、储备粮的概念及演变发展
        二、储备粮管理工作涉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储备粮管理模式及不同管理模式优缺点的对比分析
        一、储备粮垂直管理模式
        二、储备粮分级管理模式
        三、储备粮垂直管理模式和分级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对比分析
第二章 皋兰县储备粮管理效能分析
    第一节 皋兰县储备粮管理部门概况
        一、现状概述
        二、主要职能
        三、皋兰县储备粮管理效能较低原因分析
    第二节 皋兰县储备粮管理效能提升方法
        一、县储备粮储备规模进一步充实
        二、储备粮仓储管理规范化
        三、仓储基础硬件设施不断更新
第三章 皋兰县储备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皋兰县储备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储备粮管理体制僵化
        二、储备粮硬件设施建设发展滞后
        三、储备粮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四、农户储备粮存储条件差
    第二节 皋兰县储备粮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储备粮储备管理目标不明确
        二、储备粮储备、流通及轮换管理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冲突
        三、储备粮储备、流通及轮换管理制度不健全
        四、储备粮轮换管理经营机制不健全
第四章 提升皋兰县储备粮管理能力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皋兰县储备粮管理目标的制定程序
        一、及时落实皋兰县储备粮管理、轮换目标规模
        二、有机结合社会资源,落实储备粮年储目标
    第二节 协调储备粮管理中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的矛盾
        一、依靠计划指导市场,依靠市场引导承储企业
        二、捋顺政府与承储企业在储备粮管理中的不同角色
    第三节 制定皋兰县储备、流通、轮换管理制度
        一、建立和完善皋兰县储备粮储备、流通、轮换管理动态协调机制
        二、不断创新储备粮仓储、轮换管理机制
        三、积极推行储备粮管理、流通代理机制
        四、重视储备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执法能力
        五、加强皋兰县粮食局对下属企业的监管力度
    第四节 施行储备粮动态流通和轮换管理
        一、准确确定储备粮轮换时机,快速实现储备粮轮换工作
        二、轮换管理经营观念要与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相适应
        三、拓宽储备粮流通渠道,确保稳定足够的粮源供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系统分析法
        四、经验总结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粮食
        二、粮食安全
        三、粮食流通
        四、粮食流通体系
        五、国有粮食购销体系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国有资产管理理论
        二、宏观调控理论
        三、公共政策理论
第二章 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发展演变和组织架构
        一、发展演变
        二、当前组织架构
    第二节 现状
        一、粮食流通主渠道
        二、粮食储备载体
        三、国家粮食政策执行主体
    第三节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的负效应羁绊了市场化
        二、激发整个体系活力的难度较大
        三、管理体系与形势要求不相适应
        四、国际大粮商先发优势带来冲击
第三章 国内外粮食政策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粮食政策经验借鉴
        一、美国:世界粮食生产最发达国家
        二、欧盟:世界粮食主要生产和消费区
        三、日本:地少人多的发达国家
        四、巴西:地广人稀的发展中大国
    第二节 我国粮食政策历史沿革及主要成效
        一、我国粮食政策的历史沿革
        二、粮食生产直补政策及成效
        三、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成效
        四、后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成效
第四章 完善市场化下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理顺粮食流通管理体系
        一、粮食须有工作部门管理
        二、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为切入点
    第二节 科学制定粮食政策
        一、制定科学的粮食收购政策
        二、合理调整粮食信贷政策
    第三节 提升粮食储备管理水平
        一、更新观念,强化运用新技术,着力推广生态储粮
        二、运用现代物流理论,指导粮食储备管理,降低流通成本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化做好粮食储备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节 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一、强化市场竞争意识
        二、确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深入探索多种经营
        四、优化选人用才机制
    第五节 拓展国有粮食购销体系服务功能
        一、在“强身健体”上下功夫拓展功能
        二、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拓展功能
        三、在“多元服务”上下功夫拓展功能
    第六节 加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代化改造
        一、确立现代管理理念
        二、完善现代管理机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10)某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管理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相关基础理论与概念
        1.3.1 公共产品理论
        1.3.2 宏观调控理论
        1.3.3 博弈理论
        1.3.4 制度变迁理论
2 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美国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
        2.2.2 俄罗斯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
        2.2.3 澳大利亚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
        2.2.4 印度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
        2.2.5 国外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的启示
3 中储粮储备管理制度
    3.1 相关概念概述
        3.1.1 粮食储备
        3.1.2 中央储备粮、政策性粮
        3.1.3 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
    3.2 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
        3.2.1 统购统销时期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
        3.2.2 经济转型时期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
        3.2.3 中储粮粮食储备垂直管理
        3.2.4 中储粮粮食储备管理制度
    3.3 中储粮粮食储备现状研究
4 中储粮储备管理制度问题分析
    4.1 政策性储备与商业性经营混合
        4.1.1 政策性储备与商业经营混合现象描述
        4.1.2 产生的原因
    4.2 外部监管缺乏,内部监管不足
        4.2.1 外部监管缺乏的现象及原因
        4.2.2 内部监管不足的现象及原因
    4.3 政策性储备粮出库难
        4.3.1 政策性粮出库难的问题
        4.3.2 产生的原因
        4.3.3 基于“警察与小偷”模型分析
    4.4 托市收购“转圈粮”、腐败频发
        4.4.1 托市收购“转圈粮”现象和腐败案例
        4.4.2 产生的原因
        4.4.3 合谋模型分析
    4.5 国有粮企缺乏活力
        4.5.1 国有粮企管理中缺乏活力
        4.5.2 产生的原因
    4.6 产销区储备不均衡,仓容利用不合理
        4.6.1 整体储备不均衡
        4.6.2 主产区仓容紧张不足
        4.6.3 主销区仓容浪费现象不断
        4.6.4 产生的原因
5 中储粮管理创新方向
    5.1 中储粮管理制度创新
        5.1.1 混合业务的剥离
        5.1.2 内外监管的强化
    5.2 中储粮储备技术创新
        5.2.1 改善储备技术
        5.2.2 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5.2.3 构建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强中央储备粮质量监管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J]. 李蕊,程新睿. 粮食问题研究, 2021(05)
  • [2]J省储备粮食管理问题研究[D]. 项镒铭. 扬州大学, 2020(05)
  • [3]县级政府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以B县为例[D]. 张静. 河北大学, 2020(08)
  • [4]粮食安全视域下的地方储备粮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阎良区为例[D]. 毋华平. 长安大学, 2020(06)
  • [5]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地方立法若干问题研究[D]. 林帅.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6]我国政府粮食储备的分级问题研究[D]. 吴昊. 西南财经大学, 2020(12)
  • [7]矗立“定海神针”确保“粮安天下”——我国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和创新的丰碑[J]. 丁声俊. 黑龙江粮食, 2020(01)
  • [8]皋兰县储备粮在储备、流通和轮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魏锦秀.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9]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 孔杰. 东南大学, 2018(12)
  • [10]某大型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管理创新研究[D]. 刘伟.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