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各种压力符号的标准表达探讨

人体各种压力符号的标准表达探讨

一、规范表达人体内各种压力量符号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景文娜[1](2021)在《赋能理论视角下新确诊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缓解研究 ——基于J省肿瘤医院小组工作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乳腺癌已居于威胁女性群体身体健康的癌症榜单首位。乳腺不仅是女性的性别、性器官标志,更是女性践行哺育功能,履行社会角色的基础。因此乳腺癌确诊是较大的负性事件,极易使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引发个体产生功能弱化及失能问题。对此,本文从赋能理论挖掘、赋予个体潜能的视角出发,介入新确诊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压力问题。通过心理压力量表问卷的测量调查及医患沟通,最终7位新确诊乳腺癌患者被选为本次研究对象。实地与患者访谈调查后,社工发现新确诊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压力存在:(1)自身层面:恐惧死亡与形体残缺、质疑检查结果忧思疾病致因、自责自我价值感降低与风险规避不足、担忧治疗过程-效果的不确定性四种表征;(2)家庭层面:担忧家庭经济负担加重、自责加大家属压力负荷两种表征;(3)社会支持层面:忧虑社会支持不足、担心交往关系受挫两种表征。导致患者上述压力的主要原因是:(1)患者自身应激能力与个性状况、(2)患者家庭经济与情感支持度、(3)患者社会支持的主体与力度情况。由此可见患者的需求有:(1)自身层面存在普及病症知识、调适压力情绪需求;(2)家庭层面存在减轻家属照护压力、优化家庭沟通模式;(3)社会层面存在提升社会关注与支持需求。乳腺癌治愈周期较短,患者还存在非连续性住院治疗问题。因此,小组工作服务时期相对较短、受众范围较广的特性,比较适合对此类患者进行介入服务。针对患者多维向度的压力缓解需求,社工为其进行了自身方面的乳腺癌病症知识讲解、正念减压与乳腺癌术后康复操等知识与技巧赋能服务;家庭方面的良性家庭沟通等赋能活动;社会支持方面的抗癌人物历程、抗癌微电影及抗癌爱心厨房资料分享等赋能活动。期间,社工还为其穿插确诊压力分享、抗癌动力发掘、家人间心声吐露、自助减压尝试等环节,调动患者的自主意识,辅助不同赋能目标的实现。这些小组活动为患者带来了知识拓展、技能运用、资源支持方面的赋能服务。本研究发现,医务社会工作支持小组可以有效缓解新确诊乳腺癌患者群体的心理压力问题。心理疏导是纾解心理困境,构建个体心理调适机制的有效关怀模式。赋能服务可以帮助患者觉察自我潜能,形成自我帮助意识。

高一雯[2](2021)在《新护士同伴支持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其对角色转型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及意义本研究从新护士同伴支持的角度,基于转型冲击理论,通过文献检索、质性访谈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新护士同伴支持的干预方案并进行实施,探讨同伴支持干预方案对新护士转型冲击的干预效果,旨在为促进新护士的角色转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新护士入职后同伴支持的质性研究:使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新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laizzi7步分析法,对收集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归纳以及分析,以了解新护士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对同伴支持的态度和看法,识别新护士同伴支持需求的类别和主题。2、构建新护士同伴支持干预方案:在质性访谈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回顾和理论研究初步拟定新护士同伴支持干预方案。根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省内外19名专家实施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并分析结果,从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协调程度和专家意见集中程度4个方面判断函询结果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完善形成最终干预方案。3、同伴支持干预方案对新护士角色转型的效果研究:选取江苏省扬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80名新护士为研究对象开展类实验研究,其中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名护士,对照组接受常规新护士培训,干预组除采用常规培训外接受同伴支持的干预方案,干预时间共12周。两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The Transition Shock of Newly Graduated Nurses Scale,TSNGNS)、简易应对方式(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评价干预效果,以探讨同伴支持在促进新护士角色转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1、质性研究调查结果:质性访谈共纳入32名受访者,通过对访谈资料分析后共提取3大主题和十一个次主题:认知与态度(情感安全,适应性引导,对同伴支持的价值认可,积极的支持意向);同伴支持需求(科室相关信息需求;知识和技能经验需求;情感交流需求;职业成长支持需求);同伴支持体验(适应性行为的改变,认知和情绪的变化,对支持者和支持效果的期望感知存在差异)。2、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参与函询的19名专家平均年龄为(47.47±5.31)岁,副高及以上职称占84.21%,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9.47%,硕士以上学历占10.53%;2轮专家函询分发放19份函询表且全部收回,回收率均为100.00%,第1轮和第2轮专家函询表中分别有6名和2名专家提出意见;专家函询的权威度为0.807,表明专家的权威性较高;2轮专家函询时的Kendall’s W为0.243和0.302,表明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较高。从2轮专家函询的结果来判断本研究构建的干预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可靠性和科学性。3、同伴支持干预方案对新护士角色转型的效果研究:①两组护士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最高学历、职称、户籍所在地、工作医院是否是实习医院、是否有危急重症科室轮转经历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新护士干预前的组间比较:两组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得分(t=0.270,P=0.788)、知觉压力量表的得分(t=1.193,P=0.237)、简易应对量表得分(t=-0.029,P=0.977)、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t=-0.887,P=0.37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新护士干预前后的组内培训效果比较:干预组干预后转型冲击评价量表总分(t=3.183,P=0.003)、知觉压力量表总分(t=2.642,P=0.012)和简易应对量表总分(t=-2.548,P=0.015)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转型冲击评价量表总分、知觉压力的量表总分、简易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量表总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新护士干预后的组间效果比较:干预组干预后转型冲击水平、知觉压力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入职护士与其同伴间的互动体现出多方面的支持需求和价值,包括信息需求、知识与技能经验需求、情感需求以及职业成长需求,通过互动能有效帮助新护士应对入职后角色转型过程遇到的各项工作挑战,但支持能力和支持效果因人而异。2、基于同伴支持模式构建的干预方案专家权威性高,各指标重要且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干预方案实施后可有效降低新护士的转型冲击水平,减低新护士的知觉压力,增强新护士积极应对能力,促使其顺利转型,并为新护士角色转型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尚晓悦[3](2021)在《英语名词化的理解和翻译 ——以《语言的进化》节译为例》文中提出本英汉翻译实践的素材节选自美国认知科学家威廉·费茨·谢尔曼《语言的进化》,作为一部学术型着作,该文本语言精练,存在着大量的名词化结构,增加了文本的汉译难度。此外,英汉语言中名词化的差异也反映了英汉思维的差异。因此,本文将以实践为例,旨在探索名词化结构,并结合名词化的认知规律,为英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基于结构和语义两个层面分析名词化。首先从词汇和句子的角度出发,就名词化的结构转化及英汉名词化的对比研究进行了总结。然后以语言学家兰盖克(Ronald W.Langacker)对名词化结构的认知为基础,从语义的层面剖析名词化结构在生成转化过程中的意义变化,详细解释了名词化结构转化和语义转化之间的内在规律,即动态过程转化为静态概念的规律。最后以此为基础,为英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及策略,以期提高译者对名词化这一语言现象的认知,同时也为今后的翻译实践打下基础。

白如金[4](2020)在《转基因食品信息传播的敌意媒体效应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敌意媒体效应指观点对立的双方都主观认为客观、均衡的新闻报道偏袒对方,而于己不利的一种社会现象,其实质是个体的主观认知偏见。该理论自1985年问世以来,经过35年发展、完善,目前已是西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主流理论之一。近年来国内学界也开始关注,但多为引进介绍性质,缺乏量化实证研究。因此,在中国大陆开展敌意媒体效应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敌意媒体效应为出发点,结合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基本理论,以转基因食品议题为例,通过对全国6省(直辖市)6所高校843名高校学生关于转基因食品信息认知的实证研究,以及对55位采访对象的两次深度访谈,采用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媒介信息倾向性感知、社会参与、媒介素养三个方面探讨了敌意媒体效应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发现:1.敌意媒体效应是一种中等偏强的传播效果。2.总体来看,媒介信息倾向性感知、社会参与、媒介素养是影响受众敌意媒体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为阐明三者与敌意媒体效应的关系,本研究借鉴火箭运行原理,形成敌意媒体效应的运行机制——火箭模型。模型认为,受众对媒介信息倾向性的感知是敌意媒体效应的火箭模型启动机制;受众的社会参与是敌意媒体效应的火箭模型的外部反馈机制;受众的媒介素养是敌意媒体效应的火箭模型的内部调整机制。三者与敌意媒体效应的关系具体表现为:3.媒介信息倾向性感知与敌意媒体效应的关系。(1)从媒介形态角度看,不同媒介形态下信息倾向性感知对敌意媒体效应感知存在显着差异。大众传播形态与人际传播形态存在显着差异、与混合传播形态的差异性不显着;人际传播形态与其他两组均有显着性差异。不同媒介形态下信息倾向性感知均能正向预测敌意媒体效应。从影响力大小上看依次为混合传播媒介形态、人际传播媒介形态、大众传播媒介形态。媒介公信力在信息倾向性感知与敌意媒体效应之间存在中介关系。(2)从传播渠道角度看,主流媒介和非主流媒介信息倾向性感知均能显着预测敌意媒体效应,但两者在影响方向上存在差异。非主流媒介的信息倾向性感知与敌意媒体效应呈显着正相关,而主流媒介信息倾向性感知与敌意媒体效应呈显着负相关。媒介公信力在信息倾向性感知与敌意媒体效应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社会信任感、社会公正感能通过媒介公信力调节信息倾向性感知与敌意媒体之间的关系。4.提高社会参与能显着降低敌意媒体效应。从社会参与类型上看,不同类型的社会参与对敌意媒体效应的影响不仅存在大小差异,在影响方向上也存在不同。具体来说,奉献型社会参与、倾向型社会参与能负向影响敌意媒体效应,但活跃型社会参与正向影响敌意媒体效应。卷入在社会参与和敌意媒体效应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价值相关卷入、结果相关卷入与敌意媒体效应之间的不存在显着相关。印象相关卷入与敌意媒体效应存在显着相关关系。5.提升媒介素养能显着降低敌意媒体效应。人际沟通误解感知在媒介素养与敌意媒体效应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媒介依赖和群体压力能够通过人际沟通误解感知调节媒介素养与敌意媒体效应的关系。本研究对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报道组织与生产、受众舆论引导及政府社会治理等也有一定实践意义。

冯念青[5](2020)在《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情感事件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情感事件是诱发矿工情绪反应的主要源头,也会直接或间接引起矿工的心理压力,进而导致矿工不安全行为产生。在已有科学研究中只考虑到肉眼可见“外显”影响因素,对看不见的“内隐”影响因素,如矿工心理压力水平研究较少,矿工心理压力对行为的作用规律也未深入探究,因此针对煤矿高危岗位员工的心理压力研究是有必要的,相关情感事件的研究要不断进行深化。本研究运用Vensim软件对构建的情感事件视角下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作用机制理论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探究情感事件、心理压力对不安全行为的作用规律;在明确心理压力作用的基础上,建议成立心理援助部门缓解矿工心理压力,并从煤矿企业、心理援助部门、矿工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据此本文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针对情感事件、心理压力等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评述,在现有理论基础上,结合煤矿企业实地调研情况,构建理论模型并建立心理压力对不安全行为作用机制系统,在分析各子系统之间因果关系基础上,构建SD模型,对主要涉及的反馈回路进行分析。(2)明确SD模型中状态变量、速率变量和常量各自包含要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Vensim软件对构建的SD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仿真结果得出心理压力对不安全行为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情绪反应对不安全行为的促进作用,将心理压力作为补充因素考虑进情感事件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3)针对仿真分析结果,发现目前煤矿企业心理援助水平较低,建议成立专门的心理援助部门及时有效疏导矿工的心理压力,并从煤矿企业、心理援助部门、矿工个体三个角度提出缓解心理压力对策建议。

王可[6](2019)在《银行柜员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重庆国有商业银行120家网点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人工智能凭借准确的客群分析、精准的客户服务、较低的差错率等优势迅速崛起,颠覆了银行业的发展模式,无人银行成为现实,柜员将面临着失业的风险。激烈的市场竞争及严格的内外监管也让银行对柜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重庆某农业银行实习时发现,柜员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对组织的认可度不高,工作绩效水平较低,人员流动较为频繁。柜员是银行的一线员工,也是银行未来的中流砥柱,柜员的稳定性和工作表现关系到银行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缓解柜员的工作压力,提升柜员对组织的认可度,提高工作绩效,稳定人才队伍,成为银行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本文选取了重庆市国有商业银行的柜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及样本调查法了解柜员工作压力、工作绩效的现状,并利用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结构模型检验、中介检验等研究方法,探讨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承诺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提出缓解柜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绩效的有效对策。本文主要进行了五个方面的研究。(1)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梳理国内外学者有关工作压力、工作绩效、组织承诺这三个变量的概念、维度、测量方法等研究成果,总结本研究的理论基础。(2)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基于研究现状,提出工作压力、组织承诺、工作绩效三个变量关系的研究假设,构建本文的理论模型。(3)对重庆市国有商业银行柜员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设计。在回顾现有量表的基础上,根据本文的研究背景编制问卷,进行样本测试,并检验问卷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4)实证分析和讨论,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结构模型检验、中介作用检验,探究工作压力、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影响机制。(5)依据研究结果,给出减轻柜员工作压力、改善工作绩效的对策和建议。基于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重庆国有商业银行柜员的工作压力较大,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水平一般。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银行柜员的平均工作压力为3.807分,平均工作绩效为3.169分,平均组织承诺为2.92分,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强柜员的压力管理,提高柜员的组织承诺及工作绩效水平。(2)柜员个体因素在工作压力、工作绩效、组织承诺方面存在差异。婚姻状况对工作压力、组织承诺、工作绩效的影响有显着性差异;学历水平对人际关系压力的影响有显着性差异;工作年限对工作家庭冲突压力、角色压力、工作绩效、组织承诺的影响有显着性差异;性别、年龄对工作压力、组织承诺、工作绩效的影响没有显着性差异。(3)银行柜员工作压力的部分维度对工作绩效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工作负荷、自我期望压力、工作家庭冲突压力对工作绩效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压力对周边绩效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角色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不能显着的影响工作绩效。(4)银行柜员工作压力的部分维度对组织承诺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工作负荷、工作家庭冲突压力、自我期望压力对组织承诺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角色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职业生涯规划压力对组织承诺没有显着的负向影响。(5)银行柜员的组织承诺对工作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组织承诺对任务绩效及周边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6)组织承诺在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具体来说,工作压力可以通过组织承诺影响柜员对银行的态度和认可,间接的影响柜员的工作绩效。(7)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缓解柜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绩效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从降低柜员的工作压力、增强柜员自身的抗压能力、提高柜员的组织承诺水平三个方面提出有效措施,包括适度减轻工作负荷、重视柜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实行弹性工作制、建立柜员压力档案、积极地自我调整、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强体育锻炼、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向南[7](2019)在《论视觉图形的情感认知及信息传达》文中提出观者对图形形式做出的心理反应,是一种包含情感、深层次、全面的理解。创作者在表现视觉前,应深入了解对要表达的信息让观者产生的心理情感。不论是创作者还是观者视觉,对视觉情感的认知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早期对情感研究大多只是在视觉表现形式上,或是对视觉要素内容的研究,或是对视觉心理学方面的分析;极少数对视觉情感认知及传达的论述,系统的认知理论更是缺乏。这使得观者在反馈视觉图形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是觉得是一种形式表达,甚至是无法有效获悉信息情感。本研究是以视觉图形的情感为切入点,以形态学、认知心理学、符号学、美学等作为理论基础,将视觉图形的情感认知方法及信息传达作为主题,以现有的经典图形实例分析以及笔者自身的实践成果为数据支撑,探求视觉图形的形式与情感信息的对应关系,解决在现代情感信息传达中的难题。本研究基于多学科理论综合下,运用多元理论分析法、理性对比法、实践实验法等多方位处理实验数据,对视觉图形的情感认知深入研究,并总结出三大情感认知方法:形态分析法、色彩分析法和表现手段分析法;提出了情感认知的本质问题——信息传达;“情态化”图形已然成为新一代创作者追求的形式,经数据分析这类形式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首先,更加注重人文主义理念,注重人的主观心理表达,情感化认知融入视觉图形的理论中,为视觉图形的人性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多学科理论的结合和理性实践体验,强化了视觉图形的形式与情感信息的对应关系,让情感认知的方法更加规范化;最后,建立了较完善的情感认知的理论法则。

张宁[8](2018)在《面向产品创新设计的老年人能力匹配模型研究与构建》文中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组织器官逐渐发生衰退,经常发生功能调节不足而导致的产品交互问题。面对此类问题,设计者通常采用降低产品功能需求的策略,以保证老年用户的顺畅操作;然而,当产品功能需求过低时,可能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用户操作乐趣减少等问题。因此,深入了解老年用户的实际能力水平,使产品的功能需求与之匹配是有效产品设计的第一步。本研究为了规避产品操作过程中的“用户能力-产品需求”匹配失衡问题,快速设计出符合老年人机性能要求的产品,从工业设计出发,一方面,寻求如何使超载的产品需求降低;另一方面,避免功能需求过低而导致的其他问题,探索两者间平衡的最优解。本研究以Clarkson的能力需求理论、Norman的能力鸿沟理论、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理论和信息加工机制为基础,结合行为学、心理学、老年学、用户体验等相关学科,面向老年人产品创新设计,提出ADCE(Actual-Demand Capacity Equilibrium)能力-需求匹配方法。与传统能力-需求理论不同,该方法针对的用户能力不是定值,而是具有差异化的梯度范围,包括能力适配范围和能力余裕范围。设计师针对不同目标用户以及生产者需求可以在相关区域内灵活搭配匹配。在ADCE能力-需求匹配方法的指导下,本文从具体实现的角度进一步提出ADCE能力-需求匹配模型(Actual-Demand Capacity Equilibrium Model)。模型从设计步骤的角度可分为4个子模块,包括典型任务选择模块、产品需求能力获取模块、用户实际能力梯度构建模块和CMC能力匹配计算模块,重点明确了老年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的能力匹配原理、过程和步骤,几个模块不断迭代最终达到设计的要求。随后,按照ADCE能力-需求匹配模型中用户实际能力梯度构建模块的具体要求,深入开展认知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系列试验,评估采集老年被试的实际能力参数,包括能力余裕范围、能力适配范围和能力不足范围。整个过程分为三个方面:(1)感知能力,对老年人的界面图标尺寸、布局、位置的视觉搜索能力进行评估,得到具体能力参数,①尺寸编码的能力余裕范围为{ER| ER>18},能力适配范围为{AR | 10≤AR≤18},能力不足范围为{IR|IR<10}。②布局编码的能力余裕范围为横向、方形布局,能力适配范围为圆形、纵向布局。③位置编码的能力余裕范围为1&2&中心象限,能力适配范围为3&4象限;(2)认知能力,对老年人的菜单分组、分级的层级架构能力进行评估,得到具体能力参数,①分组编码的能力余裕范围为{ER | ER≤1},能力适配范围为{AR | 1<AR≤3},能力不足范围为{IR |IR>3};②分级编码的能力余裕范围为{ER| ER=0},能力适配范围为{AR|AR=1},能力不足范围为{IR|IR>1};(3)执行能力,对老年人在俯身操作产品过程中的产品高度、角度能力进行评估,得到具体能力参数(产品高度和操作角度),①以P50身材的老年人为例,产品高度编码的能力不足范围为{IR |IR<415mm},能力适配范围为{AR|415mm≤AR<570mm},能力余裕范围为{ER | 570mm≤ER<885mm};②角度编码的能力不足范围为{IR | 58°≤IR},能力适配范围为{AR | 51°≤AR<58°},能力余裕范围为{ER|20°≤ER<51°}。通过三个方面老年人实际能力梯度的探索构建,可以为设计师提供较为详实的能力知识,为下一步产品需求和用户实际能力的匹配过程提供数据基础;同时对如何应用ADCE能力-需求匹配方法进行用户能力评估进行示范,帮助设计师在其他具体条件下进行数据采集。最后,针对老年能力数据进行知识化分类,提出基于老年人ADCE能力-需求匹配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流程,最终构建了“面向老年人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ADCE1.0”。以一款智能洗衣机为例,应用ADCE1.0系统分别进行设计咨询、前期设计规划、中期人机适配和后期综合评价,分别对人机交互界面的感知层、认知层和执行层进行评估匹配设计,整个闭环结果验证了前期提出的设计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研究以老年智能家居产品的人机交互环境为背景,通过分析产品使用过程,得出信息元素与感知、认知和执行过程之间的内在机理。匹配用户实际拥有的能力与产品操作中的需求能力,建立符合人机匹配的方法模型。通过论文工作,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方法层创新。从工业设计角度出发,针对老年人产品创新,提出ADCE能力-需求匹配方法,结合信息处理过程推导了设计的层次结构,建立ADCE能力-需求匹配模型;其中的“CMC能力匹配计算方法”,可以将设计参数量化计算,提出最为直观的改进建议。同时,为了适应更灵活的设计实践,基于能力匹配模型,进一步提出基于老年人ADCE能力-需求匹配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流程,强调设计的步骤性,为老年产品创新提供更为灵活的方法支撑。(2)问题层创新。现有研究大多仅针对用户能力进行标准化评估,忽略能力属性具有多样性,基于老年人能力老化的研究往往考虑用户能力匹配不足的情况,极少考虑匹配余裕,研究始终停留在“减少非必需的设计需求”的阶段,对于如何均衡“用户能力水平”与“产品需求层次”的问题始终缺乏深入探讨。本研究将用户能力与产品需求进行梯度化处理,对两种层次结构(匹配不足和余裕)的产生机制和结构关系作详细梳理,去探索两者间平衡的最优解。(3)试验层创新。细节指标创新,引入GP变量作为操作绩效指标,避免了正确率、反应时指标互相矛盾的情况,可根据综合绩效指标得出简单且确切的结果。(4)技术层创新。研究构建了“面向老年人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ADCE1.0”,系统采用嵌入式结构,基于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框架,使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采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使其具有开放性、敏捷性和可扩展性。该平台可以搭建人机环境进行人机分析,按照设计前期、中期与后期时间轴,实现老年产品设计咨询、评价到反馈修改的闭环辅助过程。(5)应用层创新。①应用对象创新。本研究将老年人感知、认知和执行能力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并且标准化分类整理,以文本、图片、动画和多媒体的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知识化展示;②应用领域创新。本研究应用于老年人产品创新领域,ADCE能力-需求匹配方法针对我国老年人自身特点构建,有效避免由于产品需求能力与用户实际能力匹配的余裕或不足而导致的交互绩效低下等问题,有助于设计师深入挖掘老年人潜在能力特征,并以此作为一种产品创新设计的辅助手段。

李俊[9](2017)在《组织合法性视角下制度压力对企业环境绩效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凸显了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国内外对碳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制度环境不断健全,企业逐渐意识到环境和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平衡各方利益,逐步改善和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在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可能存在目标冲突的背景下,企业环境绩效驱动机制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虽然某些制度元素如环境规制、媒体等也作为驱动因素被学界探讨过,但结论始终不统一,且制度理论的分析不够系统化;此外,战略管理学界对“企业如何面对环境议题、以何种战略行为反应”等问题也缺乏深入探究。本研究基于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研究范式,以组织合法性需求为切入点,试图挖掘制度压力对企业环境战略反应和企业环境绩效的内在影响机制,探讨企业环境战略反应的中介效应,并将基于管理者在组织中对外界环境感知的重要性及其在战略决策中的作用,探索管理者认知对以上作用机制的调节作用。具体来看,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1)企业实施环境战略是不是广泛存在组织合法性的动机,哪些制度压力对企业环境绩效有显着影响;(2)企业在受到制度压力时会形成怎样的环境战略反应,经历怎样的内在反应过程,制度压力在影响企业环境战略时是怎样的内在作用机理;(3)企业环境绩效受企业环境战略反应的影响程度如何,环境战略在制度压力与环境绩效之间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4)管理者认知是否会对上述作用机制产生影响,是增强还是减弱上述影响,制度压力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在不同规模及不同行业的企业中有区别吗。本研究首先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分析各变量间的逻辑关系,笔者选取了分布在四行业的五家企业。首先在案例数据搜集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推演,并以此构建理论模型。通过三者(案例分析、理论推演、模型构建)相互弥补,互为论证的分析思路,探索企业感知的制度压力、企业环境战略反应和企业环境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制度环境正向作用于企业环境战略和企业环境绩效,同时环境战略反应也会促进环境绩效的理论命题,初步论证了本研究构思的合理性。其次,本研究将企业环境问题和环境绩效的产生机制放置于制度环境中,基于新制度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文献阅读,理论推演和分析,为探索性案例初步得出的研究命题找到了更深入的理论基石,从理论和案例两个角度一定程度的揭示了组织合法性视角下“制度压力-企业环境战略反应-企业环境绩效”以及“管理者认知-制度压力与企业环境绩效关系、管理者认知-制度压力与企业环境战略关系”两种内在作用机理,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再次,本研究对问卷设计过程,问卷主要内容,各变量量表设计依据和测度指标来源均做了详细交代,包括样本选取的主要依据,问卷发放时间、回收方式、回收过程以及问卷筛选,并介绍了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建模),回归分析(调节效应)等统计方法,用204份有效问卷所得数据检验了理论部分所提出的27个假设。最后,本研究最后一部分进一步讨论和分析了文章主要结论和观点,归纳了本研究在理论上的贡献和在战略决策上对企业环境问题的管理启示,在总结本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企业感知的制度压力对企业环境战略反应和企业环境绩效都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2)企业感知的制度压力可以区分为强制、规范和模仿三种类型,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显着性和程度各有不同,其中强制压力、模仿压力对环境绩效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规范压力未能通过显着性检验;(3)企业环境战略反应是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重要内在能力,它在不同类型的制度压力和企业环境绩效中承担了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4)管理者认知在制度压力和企业环境绩效、制度压力与企业环境战略之间起到了正常的调节作用。总体看来本研究实现了以下研究进展:(1)突破了以往经济利益视角和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范式,弥补了环境规制视角的研究,结合战略视角与制度视角,即研究了企业在环境问题上如何取得合法性,又探讨了合法性环境下的合法性手段和策略,进一步完善了基于制度战略观的研究。(2)相对于西方国家成熟的市场和制度环境,发展中国家制度环境能否驱动环境战略选择,促进环境绩效。研究结论显示不同的制度维度在不同研究情境下作用效果不同。(3)系统构建并实证检验了“制度压力-企业环境战略-企业环境绩效”以及“管理者认知-制度压力与企业环境绩效关系”两种分析模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中国情境下“环境-战略-绩效”经典范式,将成熟的制度理论拓展到了新情境。

叶新凤[10](2014)在《安全氛围对矿工安全行为影响—整合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的视角》文中提出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及民众监督力量的放大使矿企安全生产问题备受关注。由于一线员工的安全行为是安全生产的基石,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行为,矿企逐步加大对安全设备、监查系统、工程技术等“硬件”方面的投入。然而由于“硬件”投入存在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并且大量矿企生产实践表明,先进的技术设备无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人因环境”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在诸多影响员工安全行为的人因环境因素中,安全氛围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然而,由于研究对象、理论视角与分析方法的不同,安全氛围的概念与结构难以获得共识,导致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往往自成一说,无法相互印证。并且,近年来学界的研究趋势与业界的管理经验均表明,员工的心理状态、工作感受等因素与个体行为具有紧密联系,然而,至今鲜有研究探讨其在安全氛围与矿工安全行为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关于安全氛围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需引入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探讨,针对“是否应该在矿工的安全氛围营造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安全氛围对安全参与、安全遵守等个体行为的强化究竟有多大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是否以及如何受到个体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因素的制约?”等困扰矿企决策层的实质性问题给出有效解答,进而从上述人因环境视角对矿企的安全生产实践提供有力指导。本文明确了适用于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氛围量表,定量探讨了安全氛围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针对影响过程中心理资本之中介作用和工作压力之调节作用展开细致、深入的分析。一方面,本文采用学界普遍认可的标准化程序基于我国煤矿企业实际情况开发安全氛围量表。通过文献研究、访谈反馈、内容分析、理论发展、讨论分析等步骤获取煤矿企业安全氛围测量题项的初始项目池。基于量表预测试数据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题项进行总结、提炼与精简,并基于正式调查数据进行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对其结构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进行确认,最终得到的煤矿企业安全氛围量表包含44个题项,分别对应于7个因子,即安全意识、管理允诺、监管者行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和风险准备。用较少的题项对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氛围进行度量,既有更为具体、明确的理论意义,也有简洁易行、便于落地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本文探讨了安全氛围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交换、社会认知等基础理论的逻辑分析与推演,整合心理资本及工作压力理论视角,提出本文的研究模型,认为安全氛围不仅直接影响矿工的安全参与和安全遵守行为,而且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对两类安全行为产生间接作用,并且该过程受到工作压力的调节性影响。在提出相关假设后,基于对我国大型煤矿企业矿工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逐步回归分析、层次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概念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煤矿企业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安全交流对安全遵守行为、安全政策对安全参与行为影响作用最为显着。(2)心理资本在安全氛围影响安全行为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其中,心理资本在管理者允诺、监管者行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与风险准备影响安全遵守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管理者允诺/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安全政策/安全交流/风险准备影响安全参与行为的过程中分别发挥完全中介与部分中介作用。(3)工作压力在安全氛围影响安全行为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其中,发展压力对安全氛围-安全参与行为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并且是通过心理资本发挥其对“安全氛围-安全参与”主效应的调节作用;环境压力、操作压力和管理压力对安全氛围-安全遵守行为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环境压力、操作压力是通过心理资本发挥其对“安全氛围-安全遵守”主效应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标准化程序开发了适用于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氛围量表,不仅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奠定操作基础,而且对安全氛围的概念及结构发展做出理论贡献。(2)发现了心理资本在安全氛围影响安全行为过程的中介作用。该发现不仅为安全氛围理论增加了“安全氛围-心理资本-安全行为”这一崭新内容,而且丰富和细化了安全氛围不同维度通过心理资本对不同的安全行为产生影响的机理,弥补了实证检验心理资本在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间起中介效应的研究缺口。(3)发现了工作压力在“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及“安全氛围-心理资本-安全行为”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在安全氛围、心理资本、工作压力与安全行为的综合机理方面得到更为系统、深入的结论。

二、规范表达人体内各种压力量符号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规范表达人体内各种压力量符号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赋能理论视角下新确诊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缓解研究 ——基于J省肿瘤医院小组工作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概念界定
        1.3.1 心理压力
        1.3.2 赋能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现状与类型
        2.1.1 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现状
        2.1.2 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类型
    2.2 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介入研究
        2.2.1 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关联性研究
        2.2.2 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缓解方法研究
        2.2.3 社会工作介入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研究
    2.3 赋能在癌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3.1 社会工作领域的赋能研究
        2.3.2 其它学科领域的赋能研究
    2.4 文献述评
3.服务对象心理压力现状
    3.1 服务机构基本情况
    3.2 初步接触建立关系
    3.3 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3.4 服务对象心理压力表现
        3.4.1 自身层面:恐惧死亡与形体残缺
        3.4.2 自身层面:质疑检查结果、忧思疾病致因
        3.4.3 自身层面:自责自我价值降低与风险规避不足
        3.4.4 自身层面:担忧治疗过程-效果的不确定性
        3.4.5 家庭层面:担忧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3.4.6 家庭层面:自责加大家属压力负荷
        3.4.7 社会层面:忧虑社会支持不足
        3.4.8 社会层面:担心交往关系受挫
    3.5 服务对象心理压力致因
        3.5.1 自身应激能力与个性状况
        3.5.2 家庭经济与情感支持度
        3.5.3 社会支持主体与力度情况
    3.6 服务对象心理压力缓解需求
        3.6.1 普及病症知识,调适压力情绪
        3.6.2 减轻家属照护压力,优化家庭沟通模式
        3.6.3 提升社会关注与支持
4.赋能理论视角下小组工作介入过程
    4.1 服务目标
        4.1.1 总目标
        4.1.2 分目标
    4.2 服务方案
        4.2.1 服务方案基本信息概况
        4.2.2 服务程序
        4.2.3 应急预案
    4.3 服务方案实施过程
        4.3.1 小组建立:缘来是你
        4.3.2 自身-知识赋能:乳腺癌课堂
        4.3.3 自身-技巧赋能:减压小技巧
        4.3.4 家庭赋能:家人我想对你说
        4.3.5 社会赋能:为你护航
        4.3.6 小组终结:阳光总在风雨后
    4.4 效果评估
        4.4.1 过程评估
        4.4.2 结果评估
5.总结、反思及经验
    5.1 总结
    5.2 反思
        5.2.1 活动组织
        5.2.2 活动设计
        5.2.3 社工自身综合素养
        5.2.4 宏观背景
    5.3 经验
        5.3.1 服务接触
        5.3.2 服务方向
参考文献
    1.着作类
    2.期刊类
    3.博士论文类
    4.外文文献类
    5.文件与报告类
附录一:小组活动计划表
附录二:心理压力测试量表
附录三:心理压力情况调查访谈提纲
附录四:机构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五: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
致谢

(2)新护士同伴支持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其对角色转型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新护士同伴支持需求体验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伦理审查
    3 结果
        3.1 受访者一般资料
        3.2 主题提取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新护士同伴支持干预方案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文献研究
        2.2 小组讨论
        2.3 德尔菲专家咨询
    3 结果
        3.1 文献研究结果
        3.2 形成新护士同伴支持干预方案初稿
        3.3 德尔菲专家咨询
        3.4 新护士同伴支持干预方案
    4 小结
第三部分 同伴支持干预方案对新护士角色转型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样本量确定
        2.3 试验分组
        2.4 干预内容及方法
        2.5 研究工具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2.8 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比较
        3.2 干预效果评价
    4 讨论
        4.1 同伴支持干预方案对新护士转型冲击的影响
        4.2 同伴支持干预方案有利于降低知觉压力
        4.3 同伴支持干预方案有利于改变新护士的应对方式
        4.4 同伴支持干预方案对新护士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影响不明显
全文总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护士转型冲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英语名词化的理解和翻译 ——以《语言的进化》节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Abbreviations
Introduction
Chapter 1 Translation Task
    1.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Text
    1.2 Text Type of the Source Text
    1.3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1.4 Translation Process
Chpater 2 The Structures and Semantics of Nominalization
    2.1 Literature Review
        2.1.1 Previous Research
        2.1.2 Systematic Research
    2.2 The Structural Shift of Nominalization
        2.2.1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2.2.2 A Contrastive Study of Nolminaliza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2.3 The Semantic Cognition of Nominalization
        2.3.1 The Cognition Rationale
        2.3.2 The Semantic Cognition
    2.4 Functions of Nominalization in Discourses
Chapter 3 Translation Methods of Nominalization
    3.1 Translation Methods at the Semantic Level
        3.1.1 Literal Translation
        3.1.2 Amplification
        3.1.3 Omission
        3.1.4 Conversion
        3.1.5 Concretization
    3.2 Translation Methods at the Structural Level
        3.2.1 Translating into a Predicate-Object Structure
        3.2.2 Translating into a Subject-Predicate-Object Structure
        3.2.3 Translating into a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
        3.2.4 Translating the Infinitive Structure into Nominal Structures
Conclusion
    Major Findings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4)转基因食品信息传播的敌意媒体效应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文献发表时间
        2.1.2 文献被引频次
        2.1.3 文献学科背景
        2.1.4 文献来源
        2.1.5 文献关键词分析
        2.1.6 文献研究主题分析
    2.2 国外研究述评
        2.2.1 两个阶段
        2.2.2 四个特征
        2.2.3 敌意媒体效应量的商榷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台湾学界研究状况
        2.3.2 港澳学界研究状况
        2.3.3 大陆学界研究状况
    2.4 国内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敌意媒体效应影响因素模型探究
    3.1 访谈对象
    3.2 资料分析与编码
    3.3 访谈内容分析
        3.3.1 信息倾向性感知的相关因素
        3.3.2 社会参与的相关因素
        3.3.3 媒介素养的相关因素
    3.4 访谈结论
    3.5 研究框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数据采集与变量设置与测量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对象选择
        4.1.2 研究议题选择
        4.1.3 研究实验设计
    4.2 数据采集
        4.2.1 数据收集
        4.2.2 数据筛选
        4.2.3 数据录入
    4.3 变量设置与测量
        4.3.1 敌意媒体效应
        4.3.2 信息倾向性感知
        4.3.3 社会参与
        4.3.4 媒介素养
        4.3.5 卷入
        4.3.6 媒介公信力
        4.3.7 社会信任感
        4.3.8 社会公正感
        4.3.9 沟通误解感
        4.3.10 媒介依赖
        4.3.11 群体压力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息倾向性感知对敌意媒体效应的影响
    5.1 媒介形态视域下信息倾向性感知对敌意媒体效应的影响
        5.1.1 研究问题与假设
        5.1.2 理论依据
        5.1.3 研究模型
        5.1.4 数据分析
    5.2 传播渠道视域下的信息倾向性感知对敌意媒体效应的影响
        5.2.1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5.2.2 理论依据
        5.2.3 研究模型
        5.2.4 数据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社会参与对敌意媒体效应的影响分析
    6.1 引言
    6.2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6.3 理论依据
        6.3.1 社会参与理论
        6.3.2 卷入理论
    6.4 研究模型
    6.5 数据分析
        6.5.1 描述性分析
        6.5.2 验证性分析
    6.6 结论与讨论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媒介素养对敌意媒体效应的影响分析
    7.1 引言
    7.2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7.3 理论依据
        7.3.1 媒介素养理论
        7.3.2 认知失调理论
    7.4 研究模型
    7.5 数据分析
        7.5.1 描述性分析
        7.5.2 验证性分析
    7.6 结论与讨论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敌意媒体效应影响机制分析
    8.1 引言
    8.2 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
        8.2.1 研究理论
        8.2.2 研究假设
        8.2.3 研究模型
    8.3 数据分析
        8.3.1 描述性分析
        8.3.2 验证性分析
    8.4 访谈分析
    8.5 结论与讨论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9.1.1 关于敌意媒体效应量的商榷:敌意媒体效应是中等偏强的传播效果
        9.1.2 媒介信息的倾向性感知是敌意媒体效应火箭模型启动机制
        9.1.3 社会参与是敌意媒体效应火箭模型的外部反馈机制
        9.1.4 媒介素养是敌意媒体效应火箭模型的内部调整机制
    9.2 研究意义、局限与展望
        9.2.1 研究意义
        9.2.2 研究局限
        9.2.3 研究展望
        9.2.4 应对措施
附录
    1 访谈提纲
        1.1 开放式访谈提纲
        1.2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2 调研问卷
    3 实验流程手册
        3.1 第一组实验流程
        3.2 第二组实验流程
        3.3 第三组实验流程
    4 实验材料
        4.1 文字材料
        4.2 视频材料(略)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或在投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致谢

(5)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情感事件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情感事件研究现状
        1.2.2 心理压力研究现状
        1.2.3 心理援助研究现状
        1.2.4 不安全行为研究现状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
2 理论基础
    2.1 情感事件理论
        2.1.1 情感事件相关概念
        2.1.2 情感事件理论及概念模型
    2.2 压力相关理论
        2.2.1 心理压力适应理论
        2.2.2 心理压力测量
    2.3 理论模型
3 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作用机制系统模型研究
    3.1 系统动力学概述
    3.2 系统分析
    3.3 模型边界及假设
        3.3.1 模型边界
        3.3.2 模型假设
    3.4 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作用机制系统构建
        3.4.1 情感事件子系统构建
        3.4.2 心理压力子系统构建
        3.4.3 不安全行为子系统
        3.4.4 系统汇总
    3.5 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作用机制系统因果回路分析
    3.6 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作用机制SD模型构建及分析
        3.6.1 矿工情感事件子系统SD构建及分析
        3.6.2 矿工心理压力子系统SD构建及分析
        3.6.3 矿工不安全行为子系统SD构建及分析
        3.6.4 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SD模型的构建
    3.7 本章小结
4 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作用机制模型仿真研究
    4.1 系统仿真可行性分析
        4.1.1 系统模型性质
        4.1.2 系统特点
    4.2 SD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4.2.1 系统模拟软件选取
        4.2.2 SD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仿真结果输出与分析
        4.3.1 系统模型基础仿真结果分析
        4.3.2 系统仿真对比结果分析
    4.4 结论
    4.5 本章小结
5 缓解矿工心理压力对策研究
    5.1 煤矿企业
    5.2 心理援助部门
    5.3 矿工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6)银行柜员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重庆国有商业银行120家网点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工作压力的文献综述
        2.1.1 工作压力概念的界定
        2.1.2 工作压力源
        2.1.3 工作压力的测量
    2.2 工作绩效的文献综述
        2.2.1 工作绩效概念的界定
        2.2.2 工作绩效的维度
        2.2.3 工作绩效的测量
    2.3 组织承诺的文献综述
        2.3.1 组织承诺概念的界定
        2.3.2 组织承诺的维度
        2.3.3 组织承诺的测量
    2.4 工作压力、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
        2.4.1 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
        2.4.2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2.4.3 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2.4.4 组织承诺在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中的中介效应研究
    2.5 理论基础
        2.5.1 个人—环境匹配理论
        2.5.2 工作需求—控制理论
        2.5.3 交互作用理论
        2.5.4 心理契约
        2.5.5 绩效综合理论
第3章 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
    3.1 研究假设
        3.1.1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假设
        3.1.2 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关系假设
        3.1.3 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假设
        3.1.4 工作压力、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假设
        3.1.5 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工作压力、组织承诺、工作绩效方面存在差异
    3.2 理论模型
第4章 重庆国有商业银行柜员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影响的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4.2 问卷设计和数据来源
        4.2.1 问卷设计
        4.2.2 数据来源
    4.3 信度与效度分析
        4.3.1 信度分析
        4.3.2 效度分析
第5章 重庆国有商业银行柜员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样本主体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1.2 工作压力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1.3 工作绩效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1.4 组织承诺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5.2.1 性别
        5.2.2 婚姻状况
        5.2.3 年龄
        5.2.4 学历
        5.2.5 工作年限
    5.3 相关性分析
    5.4 结构方程检验
        5.4.1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检验
        5.4.2 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关系检验
        5.4.3 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检验
    5.5 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检验
    5.6 检验结果汇总
第6章 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柜员工作绩效的对策建议
    6.1 适当降低柜员的工作压力
        6.1.1 适度减轻工作负荷
        6.1.2 重视柜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6.1.3 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6.1.4 实行弹性工作制
        6.1.5 建立柜员压力档案
    6.2 增强柜员自身的抗压能力
        6.2.1 积极地自我调整
        6.2.2 提高自身竞争力
        6.2.3 加强体育锻炼
    6.3 提高柜员的组织承诺水平
        6.3.1 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
        6.3.2 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
        6.3.3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7)论视觉图形的情感认知及信息传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图形情感认知及传达的产生和发展
        1.1.1 国外对图形情感认知的研究
        1.1.2 国内对图形情感认知的认识
        1.1.3 情感认知与现代图形
    1.2 图形情感认知及传达的相关概念
        1.2.1 图形情感认知及传达的概念
        1.2.2 图形情感认知及表达的研究范围
    1.3 图形情感认知的研究目的及应用价值
        1.3.1 学习图形情感认知的目的
        1.3.2 图形情感认知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 情感符号
    2.1 图形情感
        2.1.1 图形中情感观念的起源
        2.1.2 关于情感的理论
    2.2 人类的情感
        2.2.1 主题的划分
        2.2.2 情感形式
    2.3 情感的艺术语言
        2.3.1 实用艺术表现语言
        2.3.2 非实用艺术语言
    2.4 小结
第三章 情感认知的方法
    3.1 情感认知的方法评析
        3.1.1 功能分析
        3.1.2 认知心理学
        3.1.3 适用对象分析
    3.2 形态认知分析法
        3.2.1 形态的类型
        3.2.2 形态的语义
        3.2.3 形态的构图
        3.2.4 形态的情感心理
        3.2.5 形态的美感
    3.3 色彩分析法
        3.3.1 配色原理
        3.3.2 色彩的表现力
        3.3.3 色彩情感表达
    3.4 表现手段分析法
        3.4.1 表现技法
        3.4.2 表现风格
    3.5 小结
第四章 情感的信息传达
    4.1 情感信息的概述
        4.1.1 视觉传达的情态化概念
        4.1.2 视觉信息传达的“情感”观
    4.2 情感传达知觉心理
        4.2.1 视觉生理
        4.2.2 视觉心理
        4.2.3 知觉心理
    4.3 情感传达视觉艺术表现
        4.3.1 情态化的视觉设计
        4.3.2 情态化的视觉形式与风格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8)面向产品创新设计的老年人能力匹配模型研究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社会老龄化加速
        1.1.1 老年人ADL/CDT能力下降问题
        1.1.2 老年人机体能力老化问题
        1.1.3 目标产品与交互问题
        1.1.4 终端用户的知识获取不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针对老年人能力的广义设计策略
        1.2.2 针对老年人能力的具体设计策略
        1.2.3 针对老年人能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1.3 课题研究内容
        1.3.1 能力-需求匹配方法研究
        1.3.2 能力-需求匹配模型构建
        1.3.3 感知能力梯度构建
        1.3.4 认知能力梯度构建
        1.3.5 执行能力梯度构建
        1.3.6 案例验证—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
    1.4 技术路线与难点
        1.4.1 课题的技术路线
        1.4.2 论文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1.5 论文主要内容框架
    本章小结
2 老年人能力-需求匹配研究
    2.1 信息加工能力机制与产品需求的设计关联
        2.1.1 基于信息加工模型的能力-需求理论
        2.1.2 感知能力机制与老年人产品的能力-需求研究
        2.1.3 认知能力机制与老年人产品的能力-需求研究
        2.1.4 执行能力机制与老年人产品的能力-需求研究
    2.2 面向老年人的能力-需求研究的设计咨询和评价工具
        2.2.1 设计咨询工具
        2.2.2 设计评价工具
        2.2.3 咨询与评价综合工具
    2.3 能力-需求的匹配分类
        2.3.1 需求能力与实际能力
        2.3.2 能力桥接鸿沟
        2.3.3 弹性的匹配方法
    2.4 ADCE能力-需求匹配方法
        2.4.1 ADCE能力-需求匹配方法
        2.4.2 用户实际能力梯度
        2.4.3 能力梯度与设计决策
        2.4.4 能力-需求匹配过程
        2.4.5 ADCE能力-需求匹配方法的多层面优势
    本章小结
3 面向老年人的ADCE能力-需求匹配模型构建
    3.1 用户能力数据的采集方法
        3.1.1 感/认知能力数据的采集方法
        3.1.2 执行能力数据的采集方法
    3.2 ADCE能力-需求匹配映射的原理机制
        3.2.1 人-机交互信息编码
        3.2.2 用户任务能力属性
        3.2.3 产品任务需求属性
        3.2.4 用户实际能力和产品需求能力的匹配映射
    3.3 ADCE能力-需求匹配模型
        3.3.1 ADCE能力-需求匹配模型框架
        3.3.2 典型任务选择模块
        3.3.3 产品需求能力获取模块
        3.3.4 用户实际能力梯度构建模块
        3.3.5 CMC能力匹配计算模块
    3.4 ADCE能力-需求匹配模型应用
        3.4.1 提供知识
        3.4.2 提供定量化可用性标准
    本章小结
4 老年人感知能力梯度构建
    4.1 产品界面感知能力研究
    4.2 界面视觉搜索能力评估
    4.3 试验一 感知能力梯度构建示例
        4.3.1 试验样本
        4.3.2 被试和设备条件
        4.3.3 试验流程
        4.3.4 因变量
        4.3.5 描述项统计结果
        4.3.6 实际能力梯度构建
    4.4 试验二 综合界面下的能力梯度验证
        4.4.1 试验样本和被试
        4.4.2 试验流程
        4.4.3 因变量
        4.4.4 试验结果
    4.5 讨论
        4.5.1 尺寸
        4.5.2 布局
        4.5.3 位置
        4.5.4 GP
    本章小结
5 老年人认知能力梯度构建
    5.1 产品界面认知研究
    5.2 认知能力评估——心智模型
        5.2.1 心智模型
        5.2.2 心智模型测量方法
    5.3 试验一 认知能力梯度构建示例
        5.3.1 被试与试验设计
        5.3.2 试验装置和材料
        5.3.3 试验流程
        5.3.4 描述项统计结果
        5.3.5 实际能力梯度构建
    5.4 试验二 综合界面下的能力梯度验证
        5.4.1 试验样本与被试
        5.4.2 试验流程
        5.4.3 因变量
        5.4.4 试验结果
    5.5 讨论
        5.5.1 功能分组
        5.5.2 功能分级
        5.5.3 功能数量
    本章小结
6 老年人执行能力梯度构建
    6.1 执行能力概述
        6.1.1 俯身能力定义
        6.1.2 俯身作业能力研究
    6.2 试验一 老年人与青年人俯身能力差异
        6.2.1 试验样本
        6.2.2 试验设置
        6.2.3 任务能力编码集
        6.2.4 典型行为差异维度
    6.3 试验二 俯身实际能力评估
        6.3.1 试验对象
        6.3.2 试验方法
        6.3.3 试验流程
        6.3.4 试验结果与讨论
        6.3.5 俯身作业产品参数计算模型
    6.4 执行能力梯度建立示例
    6.5 讨论
        6.5.1 俯身疼痛(Body part discomfort/Bpd)
        6.5.2 执行能力与认知操作绩效
        6.5.3 极端身高与产品高度预测
    本章小结
7 基于老年人ADCE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
    7.1 面向老年人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ADCE1.0
        7.1.1 ADCE1.0系统原理与特点
        7.1.2 ADCE1.0系统知识分类与获取
        7.1.3 ADCE1.0系统设计
    7.2 ADCE1.0系统模块应用
        7.2.1 设计咨询期
        7.2.2 设计早期
        7.2.3 设计中期
        7.2.4 设计后期
    本章小结
8 总结和展望
    8.1 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8.2 创新性成果
    8.3 后续工作展望
        8.3.1 老年能力研究
        8.3.2 面向老年人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感知基本特征问卷(第四章)
    附表2 用户智能产品背景经验测量(第五章)
    附表3 执行基本特征问卷(第六章)
    附表4 老年人基本信息与动态知识任务说明(第七章)
附录

(9)组织合法性视角下制度压力对企业环境绩效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关键概念分析与界定
        1.3.1 组织合法性
        1.3.2 制度压力
        1.3.3 企业环境战略
        1.3.4 企业环境绩效
        1.3.5 传统制造业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5 研究创新点说明
2 研究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新制度理论框架与组织合法性逻辑
        2.1.1 新制度主义理论研究框架的演进
        2.1.2 组织合法性流派、类型与研究视角
        2.1.3 制度影响下的组织行为表现
        2.1.4 现有研究述评
    2.2 企业环境战略研究内容与理论演进
        2.2.1 战略管理理论—基于制度战略观概述
        2.2.2 战略理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环境战略类型
        2.2.3 环境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结果的争议
        2.2.4 企业环境绩效的测量
        2.2.5 现有研究述评
    2.3 企业环境战略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2.3.1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因素
        2.3.2 经济利益视角下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因素
        2.3.3 规制制度视角下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因素
        2.3.4 现有研究述评
    2.4 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3 制度压力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3.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3.1.1 案例研究的原理和思路
        3.1.2 案例研究的分类与步骤
    3.2 案例探索的理论背景
    3.3 案例设计方法论
        3.3.1 案例选择
        3.3.2 数据搜集
        3.3.3 分析方法
    3.4 案例企业简介
    3.5 案例内分析
        3.5.1 制度压力
        3.5.2 企业环境战略
        3.5.3 企业环境绩效
        3.5.4 案例数据信息评估汇总
    3.6 案例间比较与初始假设命题提出
        3.6.1 制度压力与企业环境战略反应
        3.6.2 企业环境战略反应与企业环境绩效
        3.6.3 制度压力与企业环境绩效
    3.7 本章小结
4 制度压力与企业环境绩效:内在机理与理论模型
    4.1 制度压力与企业环境战略反应
        4.1.1 强制压力与企业环境战略反应
        4.1.2 规范压力与企业环境战略反应
        4.1.3 模仿压力与企业环境战略反应
    4.2 制度压力与企业环境绩效
    4.3 企业环境战略反应与企业环境绩效
    4.4 企业环境战略反应的中介作用
    4.5 管理者认知的调节作用
    4.6 本章小结
5 制度压力与企业环境绩效实证研究
    5.1 问卷设计
        5.1.1 问卷方法及问卷的主要内容
        5.1.2 问卷的设计过程
    5.2 变量设计与测度指标
        5.2.1 被解释变量测度指标
        5.2.2 解释变量测度指标
        5.2.3 中介变量测度指标
        5.2.4 调节变量测度指标
        5.2.5 控制变量
    5.3 数据收集与有效性控制
        5.3.1 样本与调研对象选择
        5.3.2 问卷发放与回收
    5.4 数据分析与方法描述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2 因子分析
        5.4.3 信度与效度检验方法
        5.4.4 结构方程分析方法
        5.4.5 层级回归分析
6 制度压力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实证分析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2 效度和信度检验
        6.2.1 量表的效度检验
        6.2.2 量表的信度检验
    6.3 构念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6.3.1 各变量整体构念的二阶因素模型检验
        6.3.2 变量分维度的一阶因素模型检验
    6.4 调节效应的检验
    6.5 控制变量的检验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及进一步讨论
    7.2 理论贡献与管理意义
        7.2.1 研究的理论贡献
        7.2.2 研究的管理启示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探索性案例研究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二: 企业环境战略建设与企业制度环境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与科研成果
致谢

(10)安全氛围对矿工安全行为影响—整合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动机、目的与目标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1.5 章节安排
2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安全氛围的相关研究
    2.2 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
    2.3 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
    2.4 安全行为的相关研究
    2.5 已有研究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2.6 研究趋势
    2.7 本章小结
3 煤矿企业安全氛围量表开发
    3.1 本量表编制原则及流程
    3.2 安全氛围初始题项的获取
    3.3 题项精简与内容效度评价
    3.4 量表的预测试及探索性因子分析
    3.5 量表的大样本测试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3.6 信效度检验
    3.7 本章小结
4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4.1 本文的概念界定
    4.2 本文的理论基础
    4.3 本文的研究模型
    4.4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5 本章小结
5 研究设计
    5.1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5.2 变量设计原则
    5.3 变量测量量表设计
    5.4 基于预测试的 CICT 和 CFA 的运算结果
    5.5 基于量表大样本测试的数据处理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6.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心理资本、安全行为的影响
    6.2 相关分析
    6.3 主效应的检验
    6.4 心理资本中介效应的检验
    6.5 工作压力调节效应的检验
    6.6 影响机理综合效应的检验
    6.7 研究结论与讨论
    6.8 本章小结
7 管理对策
    7.1 企业安全氛围方面的管理对策
    7.2 员工心理资本方面的管理对策
    7.3 员工工作压力方面的管理对策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8.3 研究不足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规范表达人体内各种压力量符号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赋能理论视角下新确诊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缓解研究 ——基于J省肿瘤医院小组工作实践[D]. 景文娜.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2]新护士同伴支持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其对角色转型的影响研究[D]. 高一雯. 扬州大学, 2021(08)
  • [3]英语名词化的理解和翻译 ——以《语言的进化》节译为例[D]. 尚晓悦. 兰州大学, 2021(02)
  • [4]转基因食品信息传播的敌意媒体效应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D]. 白如金.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心理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情感事件视角[D]. 冯念青.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6]银行柜员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重庆国有商业银行120家网点的调查[D]. 王可. 西南大学, 2019(12)
  • [7]论视觉图形的情感认知及信息传达[D]. 向南. 贵州大学, 2019(06)
  • [8]面向产品创新设计的老年人能力匹配模型研究与构建[D]. 张宁.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9]组织合法性视角下制度压力对企业环境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 李俊. 浙江工商大学, 2017(05)
  • [10]安全氛围对矿工安全行为影响—整合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的视角[D]. 叶新凤.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人体各种压力符号的标准表达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