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对联,读懂国粹——从《音律启蒙》中对联学习对联知识

学对联,读懂国粹——从《音律启蒙》中对联学习对联知识

一、学习对联 了解国粹——从《声律启蒙》的对子文中学习对联知识(论文文献综述)

赵新华,周书文,杨建梅[1](2021)在《依靠统编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中指出统编语文教科书含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强化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需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各类专题,消除新时代青少年与传统经典的隔膜;善于利用古代纪实类作品,亲近具有伟大人格的仁人志士;重视综合性学习,灵活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刘丽英[2](2021)在《读韵文 想画面 品味汉字语言美——一下《古对今》教学》文中认为【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初步感受对子的特点。认读本课12个生字,正确书写"古"字。2.观察画面,认读"严寒""酷暑""和风细雨"等7个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3.朗读、背诵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感受课文展现的自然之美。【教学流程】板块一:童谣韵文,激趣引题(一)趣味引入(视频播放童谣《声律启蒙》)导语:云对雨,

丁莹[3](2021)在《双重视角:发现高中语文“好课”的秘密》文中指出双重视角,就是从教师视角和学生视角去打量一节课,发现不同视域下的"好课"标准。通过师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对一节"好课"的不同定义,找到走向"好课"的路径,实现语文课堂向着"明亮那方"前进。

曾琴[4](2020)在《新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选编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教材和传统文化关系密切。语文教材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是一个延续生命的重要载体,而传统文化之于语文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选编内容来源。当传统文化内容作为语文课程内容被选编进语文教材时,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选编是否实现了语文课程内容的教材化?是否实现了教材内容的教学化?这两个关键问题的求解无疑都需要深入到对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选编情况的探究中去。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的选编是否实现了语文课程内容的教材化的研究是一项静态研究,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选编是否实现了教材内容的教学化的研究则是一项动态研究。本研究属于前者,是与教材相关的静态研究。关于教材的动态研究则需要深入到动态变化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本研究以新旧人教版两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共24册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研究这两版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选编情况,对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选编作出一些思考。本研究的主体部分由新旧人教版两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选编情况的研究框架、分析、结论与思考构成。在参考前人所做的对传统文化文化要素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选编的实际情况,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了传统语言文字、传统文学、传统艺术、传统习俗、传统科技五项分类,各大类别又划分了更为细致的子类目,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分析类目。本研究根据该分析类目,梳理出两套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结合量化分析与定性分析,总结出来了两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选编情况的异同点。两版教材选编传统文化内容的相同点有选编内容与形式上的丰富多样、编排上的循序渐进与整散相间、各要素选编比例上的相对失衡。两版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选编的不同点有两个,一是新人教版的选编相对旧人教版而言更富灵活性,另一个是新人教版的选编不仅凸显传统而且回归传统。最后,在借鉴、分析、思考、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助于在教材中合理选编传统文化内容的三点建议,即均衡化选编传统文化内容、体系化选编传统文化内容、适当地增选同辈文化内容。

孙怡聪[5](2020)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课例研究 ——以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为例》文中指出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自此“核心素养”就成为教育领域探讨的“热词”。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具体到每个学科的体现,它将影响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未来中国教育的改革实践,以及下一代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和人格塑造。“一师一优课”是“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简称,活动的主旨是以应用作为导向,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资源共享,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更好的融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取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中高中音乐鉴赏课优质课例,通过对教案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分析,并根据新课标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正文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阐述了笔者对核心素养概念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意义的解读。第二章阐述了在山东省“一师一优课”活动的课例中,根据高中音乐鉴赏课在教学内容上的不同,选取歌唱、器乐、舞蹈和戏剧四个部分,针对其教案和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第三章对四个优质课例的总结,提出高中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闫军海[6](2020)在《文辞真比丰年玉 气味还同幽壑兰——《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文中指出《奇妙的对联》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梳理探究部分的一节课。从奇妙的对联中,能体味到汉字的神奇美妙,能欣赏到书法的博大精深,更能显现中国人思维的灵性。笔者制作了《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供师生们参考。

王敏[7](2020)在《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元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与挑战逐渐凸显,尤其是对一个国家文化传统带来巨大冲击,直接影响到本国公民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非常的重要和必要。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对促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语文课程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语文教材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因此本研究立足于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来探究低学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实况。本研究首先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然后,从汉字文化、汉语言文化等八个方面详细梳理了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接着,通过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总结了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改进策略。研究发现,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有可取之处,但也有不少尚待改进之处。小学语文教师们对向低学段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清晰,重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节日文化,向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多样;但同时,教师们认为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有低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和家庭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总体来说,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不甚理想:教师主动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不强,在识字教学和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限,忽视了教材插图中的传统文化要素等。这是由于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解读教材文本能力有限,接受传统文化培训有限等因素所致。最后,从课堂教学、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构建了渗透传统文化的改进策略。课堂教学方面:充分利用识字教学、古诗教学来渗透传统文化;贴近儿童生活,组织多样化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加强与家长的合作来拓宽渗透路径。教师方面:从师范教育、教师在职培训以及教师自身三个方面提出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改进策略。学校方面:从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发挥教师群体文化榜样作用三个方面着手。

裘雪霏[8](2020)在《传统蒙学教材《笠翁对韵》的语文教学功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笠翁对韵》成书于科举盛行的明末清初,是一本按韵编排、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蒙书,在古代蒙学教育中被广泛使用并产生了较大影响。它在蒙童音韵习得、识字巩固、词汇扩充、文史典故的积累、诵读能力的培养、属对诗词训练与伦理道德教化等方面有一定的功用。当下,它重新进入小学语文课堂,可见其对当代的语文教学仍存在一定价值。但由于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关于属对、作诗等方面的要求,该书在当代语文教学中并未得到重视,其教学价值也尚未得到完全、充分地挖掘。笔者从《笠翁对韵》在现代语文教科书中的使用情况入手,着重探究其在积累文化知识、训练语言能力、规范写作思维与陶冶审美情趣上的教学功用。《笠翁对韵》按韵编排,可作为拼音学习的辅助读本,且内容充实、包罗万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亦蕴含众多历史典故,这对于刚进入小学学习且好奇心强的学生而言,不失为积累文化知识的宝库。当今学生容易出现词语搭配不当、构句不通顺的问题,而《笠翁对韵》一书不仅对仗工整、用字巧妙、辞藻华美,且全文对偶,对偶前后语义相近或相反,可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语法常识,树立词类概念,扩展他们单调的词汇库,提高炼字选词的能力。每则对文篇幅短小,以杂言编撰,句式由简到难,可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且按韵分布,读来朗朗上口,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语言能力。如今,学生写作单调乏味,不仅缺乏对现实生活经验的积累,间接经验也不足,深度还不够,而《笠翁对韵》大量的自然风光、典故故事,可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在素材取舍方面,学生在深入阅读本文后,容易模仿着作者对素材进行精心搭配、适当取舍,从而具有思想性和美感。

张灵慧[9](2020)在《《笠翁对韵》研究》文中提出《笠翁对韵》是清代出现的一本韵对类蒙学读物,自清代以来,盛行不衰。本文以《笠翁对韵》为研究对象,对其作者、版本源流和流传情况进行考订,并对其中的音韵、属对、格律、诗歌教学意义等方面的价值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考察《笠翁对韵》的作者、成书及版本问题。经过考辨,本文认为此书的作者为李渔,成书时间及注释者难以确知。通过访查,发现《笠翁对韵》存在单行本及合刊本两大类,找到的单行本有五个,而与《千家诗》合刊的版本更多,且存在三个版本系统。此书成于清初,但自道光己酉年(1849)始以刻本流行,此后流传渐广。第二章探讨《笠翁对韵》的用韵问题与李渔的诗韵观。首先分析《笠翁对韵》与“平水韵”、诗歌用韵的关系,并指出其韵书价值。经过统计,发现《笠翁对韵》存在22例出韵现象,原因来自多方面的影响。结合《笠翁对韵》和李渔关于音韵的一些论述,进而探讨其诗韵观。第三章分析《笠翁对韵》的格律问题,并探讨此书与对联及近体诗格律的关系。《笠翁对韵》的律化特征非常明显,在借鉴对联和近体诗的格律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格律体式,且全书较为严格地遵守了其体式,只有12处出律现象。由《笠翁对韵》可以归纳出对联的格律原则和近体诗的格律程式、以及拗救方法,这是其格律价值所在。第四章探讨《笠翁对韵》的内容与李渔的属对理论。既从形式上分析《笠翁对韵》的属对编排体例及编排理念,又从内容上归纳《笠翁对韵》的知识类型、典故来源以及其中蕴含的教化价值。最后分析《笠翁对韵》的属对类型,并探讨李渔的属对创作理论。最后一章进一步挖掘《笠翁对韵》的诗歌教学意义。《笠翁对韵》包含多种修辞格和诗法,这些修辞格和诗法技巧的使用对蒙童的诗文创作具有指导价值。此外,《笠翁对韵》对蒙童诗性审美养成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

王子涵[10](2020)在《《声律启蒙》研究》文中认为韵对类蒙学读物在蒙馆基础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前人研究多从教育学领域展开,而文学领域多侧重于译注本的推广,忽略了对该书的全面观照。本论文从文献梳理入手,通过对现存古籍版本的比较分析,完成作者考辨、传播状况的探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明清以来属对教学的兴盛及科举文体重音律的趋向,考察其在音韵格律层面的价值。音律是表,传情为里,借音韵而达情,是属对教学上升为诗歌教学的关键,了解这一点,再对全书的意象、典故进行分析,才能真正领会这本蒙学读物在格律教学上的独特价值。本论文即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第一章为《声律启蒙》的成书与版本问题。通过对《声律启蒙》一书的产生渊源及流传过程进行梳理,明辨原作者、续作者、改编者对该书不同程度的贡献,得知该书为累积型蒙学读物,在明清两代影响较大。除此,重点对《声律启蒙》的多个古籍版本进行考察研究、对比分析,对车万育重编此书后的流传过程有着明晰的把握。参照古籍版本,对当今流传较广的墨耕堂藏本中的明显异文讹误进行订正。第二章为《声律启蒙》的音韵格律探析。立足于声律教学的基础上,对《声律启蒙》一书的音韵格律进行探究,将从用韵特征、对仗规则两个层面进行解读。从用韵而言,按韵分编、一韵到底、宽窄不限是其突出特点;从对仗而言,其与近体诗、对联、骈文等讲究格律的文体关系紧密,不仅利于蒙童辨音识韵,而且为其格律文体的写作训练奠定坚实基础。第三章为“声情”理论与《声律启蒙》的诗情阐微。本章在深入探讨其格律价值后,从声情角度去解读作者情志,探讨声韵形式包孕的内在情感。具体而言,汉语诗歌讲究以声传情,其声韵形式包括音节结构的三部分,依次是声、韵、调。此外,单字音节组成的对句结构及句式在传情过程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不同的声纽、用韵、声调都会传达出不同的情绪感受。第四章为《声律启蒙》的文本解读与蒙童诗教意义。《声律启蒙》是音韵教学与对仗教学的合一,深化了自唐以来的属对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作对练习。为蒙童树立格律类文体的写作规范,以经、史、子、集各类文献的典故为表现重点,同时启迪蒙童建构诗文意象体系、锻造诗语,故该书可作蒙童“诗教”之用。

二、学习对联 了解国粹——从《声律启蒙》的对子文中学习对联知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对联 了解国粹——从《声律启蒙》的对子文中学习对联知识(论文提纲范文)

(2)读韵文 想画面 品味汉字语言美——一下《古对今》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3)双重视角:发现高中语文“好课”的秘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师视角:发展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指向学生语文素养发展
    (二)教学内容:指向学生言语生活需要
    (三)教学实施:指向学生的学习活动
    (四)教学评价:指向学习效果达成
二、学生视角:获得轻松愉悦的学习方法与过程
    (一)兴致:从内容里出发
    (二)氛围:从情绪处调动
    (三)方法:在自主中获得
    (四)反馈:指向综合运用

(4)新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选编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设计与方法
2 研究两版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选编情况的框架
    2.1 传统文化要素的分类类目
        2.1.1 前人的分类类目
        2.1.2 本研究的分类类目
    2.2 量化分析维度
        2.1.1 传统文化要素的总量分布分析维度
        2.1.2 传统文化要素的总体分布分析维度
3 两版教材中传统文化具体类目的比较
    3.1 总体量化比较
        3.1.1 传统文化要素的总量分布比较
        3.1.2 传统文化要素的总体分布比较
    3.2 具体内容比较
        3.2.1 传统语言文字要素
        3.2.2 传统文学要素
        3.2.3 传统艺术要素
        3.2.4 传统习俗要素
        3.2.5 传统科技要素
4 结论与思考
    4.1 结论
        4.1.1 共同点
        4.1.2 不同点
    4.2 思考
        4.2.1 均衡化选编传统文化内容
        4.2.2 体系化建构传统文化内容
        4.2.3 适当地增选同辈文化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等

(5)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课例研究 ——以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核心素养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第一节 核心素养的概念
    第二节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内涵
第二章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课例分析
    第一节 歌唱鉴赏课例分析
    第二节 器乐鉴赏课例分析
    第三节 舞蹈鉴赏课例分析
    第四节 戏剧鉴赏课例分析
第三章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思考
    第一节 关于本文四个高中音乐鉴赏优质课例的经验总结
    第二节 高中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第三节 对于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其他几点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鉴赏课例的教案
附录2 音乐鉴赏模块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致谢

(6)文辞真比丰年玉 气味还同幽壑兰——《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入新课】
二、【奇妙的对联】(投影)
三、【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投影)
四、【欣赏对联】(投影)
五、【课后作业】

(7)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全球化时代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迫切需要
        1.1.2 党和教育部门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
        1.1.3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丰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
        1.3.2 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3.3 为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1.4 研究目的和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拟创新点
第二章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传统
        2.1.2 文化
        2.1.3 传统文化
    2.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2.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2.2.2 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
        2.2.3 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选择
        2.2.4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用好部编版教材的内在要求
    2.3 在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2.3.1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
        2.3.2 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3.3 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第三章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3.1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
    3.2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编排情况
        3.2.1 教材选文整体编排情况
        3.2.2 教材中传统文化选文编排情况
        3.2.3 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具体编排情况
    3.3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分析
        3.3.1 汉字文化
        3.3.2 汉语言文化
        3.3.3 传统文学文化
        3.3.4 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3.3.5 民俗文化
        3.3.6 传统文化常识
        3.3.7 传统历史文化
        3.3.8 传统艺术
        3.3.9 插图中的传统文化
第四章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分析
    4.1 访谈调查总体情况
    4.2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优点
        4.2.1 教师对渗透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清晰
        4.2.2 重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节日文化
        4.2.3 传统文化渗透方式多样
    4.3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困境
        4.3.1 低学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4.3.2 低学段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
        4.3.3 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第五章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1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
        5.1.1 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渗透不足
        5.1.2 古诗词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意蕴有限
        5.1.3 忽视了教材插图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意蕴
        5.1.4 教师利用教材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
    5.2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问题的原因
        5.2.1 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
        5.2.2 教师接受传统文化专项培训较少
        5.2.3 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有限
第六章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改进策略
    6.1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拓宽渗透途径
        6.1.1 利用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6.1.2 利用古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6.1.3 贴近儿童生活,组织多样活动来渗透传统文化
        6.1.4 加强与家长合作,努力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合力
    6.2 切实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6.2.1 师范教育中夯实传统文化知识素养
        6.2.2 在职培训中增加传统文化专题培训
        6.2.3 教师自身努力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6.3 学校积极构建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渗透渠道
        6.3.1 营造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
        6.3.2 积极推动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6.3.3 有效发挥教师群体的文化榜样作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笔者调查访谈的教师清单
附录3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8)传统蒙学教材《笠翁对韵》的语文教学功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对象
    1.2 文献综述
        1.2.1 做注解意类
        1.2.2 改编创作类
        1.2.3 在现代语文教育视野下研究《笠翁对韵》
        1.2.4 与《笠翁对韵》有相似之处的蒙学教材的研究
    1.3 研究意义
        1.3.1 在当代教育视野下探讨《笠翁对韵》对古代的教学功用
        1.3.2 探讨《笠翁对韵》对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功用
        1.3.3 推动《笠翁对韵》作为诵读材料的推广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内容分析法
        1.4.3 例证法
        1.4.4 对比研究法
第二章 古代蒙学体系中的《笠翁对韵》
    2.1 《笠翁对韵》的成书源流
    2.2 《笠翁对韵》的作者及编纂意图
    2.3 《笠翁对韵》内容、形式和编排体例的特点
        2.3.1 《笠翁对韵》内容上的特点
        2.3.2 《笠翁对韵》形式上的特点
        2.3.3 《笠翁对韵》编排体例的特点
第三章 《笠翁对韵》在古代蒙学语文教学中的功用
    3.1 《笠翁对韵》的教学对象
    3.2 《笠翁对韵》的传统语文教学功用
        3.2.1 音韵基本知识的习得
        3.2.2 识字巩固和词汇扩充
        3.2.3 艺术手法的培养
        3.2.4 文史典故的积累
        3.2.5 诵读能力培养和属对、诗词训练
        3.2.6 伦理道德的教化
第四章 《笠翁对韵》对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功用
    4.1 中小学视野下的《笠翁对韵》
        4.1.1 《笠翁对韵》在现行课本中的实际应用
        4.1.2 学习《笠翁对韵》的原因
    4.2 《笠翁对韵》对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功用
        4.2.1 积累文化知识
        4.2.2 训练语言能力
        4.2.3 规范写作思维
        4.2.4 陶冶审美情趣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9)《笠翁对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一) 关于韵对类蒙学读物的综合研究
        (二) 《笠翁对韵》及李渔相关研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笠翁对韵》的作者、成书及版本考述
    第一节 《笠翁对韵》的作者及成书问题
        一、《笠翁对韵》作者为李渔考
        二、《笠翁对韵》的成书时间及注释问题
        三、《笠翁对韵》与其他韵对类蒙书的关系
    第二节 《笠翁对韵》版本述略
        一、《笠翁对韵》的单行本
        二、《笠翁对韵》的合刊本
    第三节 《笠翁对韵》的版本流传与价值指向
        一、《笠翁对韵》的版本流传过程及特点
        二、《笠翁对韵》的定位与价值指向
第二章 《笠翁对韵》的用韵问题与李渔的诗韵观
    第一节 《笠翁对韵》的韵书价值
        一、《笠翁对韵》与“平水韵”
        二、《笠翁对韵》与近体诗用韵
        三、《笠翁对韵》的韵书价值
    第二节 《笠翁对韵》的出韵问题
        一、《笠翁对韵》出韵现象的重新统计
        二、《笠翁对韵》出韵现象分析
        三、《笠翁对韵》出韵原因探析
    第三节 李渔的诗韵观探析
        一、诗韵须严,音韵须美
        二、从今音不拘泥于古音
第三章 《笠翁对韵》的律化与对联及近体诗的格律程式
    第一节 《笠翁对韵》的格律
        一、《笠翁对韵》的律化倾向
        二、《笠翁对韵》的格律体式
        三、《笠翁对韵》的出律情况
    第二节 《笠翁对韵》与对联的格律原则
        一、《笠翁对韵》中的六类对联平仄格式
        二、《笠翁对韵》中所体现的对联格律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笠翁对韵》与近体诗的格律程式及拗救示范
        一、五言句式与五言律绝的格律程式
        二、七言句式与七言律绝的格律程式
        三、《笠翁对韵》中的拗救示范
第四章 《笠翁对韵》的内容编排与李渔的属对理论
    第一节 《笠翁对韵》的属对编排体例及理念
        一、诗韵为目、知识融贯:《笠翁对韵》的属对编排体例
        二、趣味性、渐进性、丰富性:《笠翁对韵》的编排理念
    第二节 《笠翁对韵》的知识类型、典故来源与教化价值
        一、知识百科:《笠翁对韵》的内容类型
        二、选言宏富:《笠翁对韵》的典故来源
        三、寓教于典:《笠翁对韵》的教化价值
    第三节 《笠翁对韵》的属对类型与李渔的属对创作理论
        一、《笠翁对韵》的属对类型
        二、《笠翁对韵》与李渔的属对理论
第五章 《笠翁对韵》的诗歌教学意义
    第一节 《笠翁对韵》与诗歌修辞
        一、关于语言的形象性与生动性辞格
        二、关于语言的整齐性与音乐性辞格
        三、关于语言的变化性辞格
    第二节 《笠翁对韵》与诗法活用
        一、字法:工巧与出新
        二、句法:灵动与浑然
    第三节 《笠翁对韵》与诗性审美的养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笠翁对韵》校勘
致谢

(10)《声律启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一) 关于元明清韵对类蒙学读本的研究
        (二) 关于《声律启蒙》的文学及教育价值研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声律启蒙》的成书与版本问题
    第一节 《声律启蒙》成书考辨
        一、元明清韵对类蒙书之勃兴:从《声律发蒙》到《声律启蒙》
        二、车版《声律启蒙》形成过程
    第二节 《声律启蒙》版本梳理及流传图证
        一、车夏蒋笺释原本系统
        二、李承纶重刊本系统
        三、聂铣敏重订本系统
    第三节 《声律启蒙》版本对校
        一、上平韵部异文对校
        二、下平韵部异文对校
第二章 《声律启蒙》的音韵格律探析
    第一节 《声律启蒙》的用韵特征
        一、按韵分编,一韵到底
        二、宽窄不限,自由灵活
        三、不拘形式,间押邻韵
    第二节 《声律启蒙》与近体诗、对联对仗之关联
        一、语音原则:平仄相间、相对
        二、语法原则:实虚死活相对
        三、《声律启蒙》的对仗类型
    第三节 《声律启蒙》末联与骈语对仗之关联
        一、末联的句式排列
        二、末联虚字的重复运用
第三章 “声情”理论与《声律启蒙》的诗情阐微
    第一节 “声情”范畴界定
    第二节 《声律启蒙》声纽发声与表情达意
    第三节 《声律启蒙》韵部择取与表情达意
        一、韵位疏密与表情之关系
        二、韵部择取在表情上的作用
    第四节 《声律启蒙》四声更迭与表情达意
        一、声调起伏与节奏吟咏
        二、四声排列与声韵结构传情
        三、特殊声韵形式与对语表情
第四章 《声律启蒙》的文本解读与蒙童诗教意义
    第一节 宋元属对教学与《声律启蒙》的定型
        一、唐宋韵书与《声律启蒙》
        二、属对蒙书与《声律启蒙》
    第二节 《声律启蒙》意象体系与诗文习用语的建构
        一、物象、语象及意象的组合
        二、诗文习用语的袭承
    第三节 《声律启蒙》典故来源与用典研究
        一、《声律启蒙》的典故来源
        二、典故知识的运用
        三、《声律启蒙》的用典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学习对联 了解国粹——从《声律启蒙》的对子文中学习对联知识(论文参考文献)

  • [1]依靠统编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 赵新华,周书文,杨建梅.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1(06)
  • [2]读韵文 想画面 品味汉字语言美——一下《古对今》教学[J]. 刘丽英. 小学教学设计, 2021(10)
  • [3]双重视角:发现高中语文“好课”的秘密[J]. 丁莹. 课外语文, 2021(10)
  • [4]新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选编的比较研究[D]. 曾琴.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5)
  • [5]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课例研究 ——以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为例[D]. 孙怡聪. 曲阜师范大学, 2020
  • [6]文辞真比丰年玉 气味还同幽壑兰——《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J]. 闫军海. 对联, 2020(08)
  • [7]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D]. 王敏. 江南大学, 2020(01)
  • [8]传统蒙学教材《笠翁对韵》的语文教学功用研究[D]. 裘雪霏.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9]《笠翁对韵》研究[D]. 张灵慧.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声律启蒙》研究[D]. 王子涵.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学对联,读懂国粹——从《音律启蒙》中对联学习对联知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