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华4045型快速硫化三元乙丙橡胶的应用

吉华4045型快速硫化三元乙丙橡胶的应用

一、吉化生产的4045型快速硫化三元乙丙胶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蔡小平,邹向阳,车浩,王积悦,孙聚华[1](2016)在《吉化公司乙丙橡胶生产技术及其产品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乙丙橡胶的生产装置技术、生产能力、产品牌号、性能以及应用领域,重点进行了J-3080、J-4090配方研究以及J-3080产品应用特点的阐释。

谢艳霞[2](2013)在《新型耐热输送带的研制及核心反应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内钢铁、水泥、焦炭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输送高温物料的耐热输送带的需求日益突出,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管带分会把耐高温输送带的开发列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本文目的在于研制符合GB/T20021-2005的T4/175℃新型耐热输送带,研究耐热输送带的高温粘合反应特征,包括影响高温粘合的因素、基于覆盖胶导温条件下的覆盖胶厚度设计和模拟现场高温条件的粘合强度试验技术三项内容。根据EPDM、SBR和NR橡胶及硫化体系的反应机理,结合基体橡胶种类和分子结构对硫化体系(硫化剂、促进剂和活化剂)用量进行化学衡算和试验验证。研究表明,EPDM4045的最优交联度占到其活化基团的5%左右;SBR1502/NR的最佳交联度占到其活化基团的2%左右,硫磺硫化和含硫化合物硫化的交联剂用量系数完全一致。研究了带体结构对175℃层间粘合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EPDM覆盖胶+EPDM/NR芯胶双重结构时,覆盖胶-1st帆布层界面的常温和175℃粘合强度均达到标准规定。采用EPDM覆盖胶+EPDM/SBR粘合胶+NR/SBR芯胶三重结构时,覆盖胶-1st帆布层界面的175℃粘合界面不稳定且粘合强度不能达到标准规定,主要原因是EPDM/SBR粘合胶不能同时和EPDM覆盖胶、NR/SBR芯胶两个界面得到好的平衡。研究了强力帆布的175℃热稳定、热老化和热粘合性能。研究表明, EA型帆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AA2型帆布(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和AA型帆布(聚己内酰胺纤维+聚己内酰胺纤维)及输送带试样的175℃热稳定性能顺序是AA2=EA>AA;热老化性能顺序是AA2=EA>AA;热粘合性能顺序是AA2=AA>EA。AA2型帆布具有综合最优的耐热性能。研究了EPDM覆盖胶和EPDM/NR芯胶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热老化性能、硫化性能及对常温/175℃层间粘合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175℃×96h老化条件下,规格为300mm×300mm×12mm的EPDM覆盖胶试样,其热老化性能变化率能较好地达到标准要求;规格为300mm×300mm×6mm的EPDM覆盖胶试样远不能达到标准要求。说明EPDM覆盖胶本身具有较好的耐热老化性能,其与空气∕氧气接触的深度是影响热老化性能的关键。BET比表面积为160-180m2/g的白炭黑、马来酸酐络合丁二烯、液体三元乙丙橡胶、RA-RF粘合体系都对增进界面常温/高温粘合强度具有积极作用。重点研究了耐热输送带175℃粘合强度影响因素。在30℃-175℃范围内研究了实验温度与界面粘合强度的关系,发现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粘合强度迅速下降。系统实验了覆盖胶、芯胶、粘合胶及强力帆布对175℃粘合强度的影响,发现影响175℃粘合强度的最关键因素是强力帆布的材料组份,与浸胶EA型帆布相比,AA2型帆布与覆盖胶界面的高温粘合强度提高到了79%。间甲白粘合体系的配合比例对覆盖胶的物理性能具有重要影响,RA-65/RF最佳配合比例为1/1.2-1/1.4。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研究了基于覆盖胶导温条件下覆盖胶厚度、界面温度和界面粘合强度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对于一定厚度的覆盖胶来说,导温速度与导温时间基本呈直线线性关系;对于不同厚度的覆盖胶来说其导温速率截然不同,覆盖胶越厚其导温速率越小,覆盖胶越薄其导温速率越大;与颗粒状物料相比,粉末状物料的导温速率明显偏大。提出了基于导温条件下满足输送带高温运行层间粘合强度的覆盖胶厚度设计方法。提出并研究了耐热输送带模拟现场高温条件下粘合强度的试验技术,并与GB/T20021粘合强度的试验技术特征做了实验对比。结果得出,175℃条件下,采用GB/T20021方法测定的粘合强度值远远小于模拟方法的测定值。分析认为模拟现场粘合强度的试验方法更能真实地测定粘合强度,更能准确地判定输送带的现场可用性。本文研制的新型T4/175℃耐热输送带,各项性能指标符合GB/T20021-2005标准,耐175℃稳定性能、老化性能和粘合性能突出。该产品取得国家权威部门的检验合格证书,并在高温物料现场得到应用。该产品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技术水平属于国际领先。

祝岩婷[3](2013)在《耐热传动带用EPDM/ACM共混胶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将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丙烯酸酯胶(ACM)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EPDM/ACM共混胶的相容性、硫化体系和补强填充体系,并研究了EPDM、ACM及其共混胶的耐热氧老化性能,经过并用部分ACM,得到了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良好的共混材料。首先,采用多种表征方法讨论了体系的相容性及相容剂对共混胶性能的影响。理论计算表明二者不是热力学相容体系;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表明二者有一定的相容性;随着EPDM/ACM共混比的增大,共混胶的热稳定性升高,硫化扭矩、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增大,磨耗性能变好,耐热氧老化性能降低;FTIR和DSC分析表明相容剂与EPDM/ACM共混胶有相互作用;相容剂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加入量为10份,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EPDM-g-MAH)加入量为20份时,共混胶的物理性能最好。其次考察了7种不同硫化体系对EPDM/ACM共混胶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优化了过氧化物/三聚硫氰酸(DCP/TCY)并用硫化体系配方。结果表明,DCP/TCY硫化体系硫化的共混胶具有合适的正硫化时间和交联密度,拉伸强度为17.2MPa,撕裂强度最大,为38.5N.mmm-1,压缩永久变形最小,为30.6%,为EPDM/ACM共混胶的最佳硫化体系:正交实验设计表明,最优配方的硫化体系为DCP3份、TCY2份、S0.3份、DM0.5份、ZnO5份;最佳硫化温度为170℃。再次考察了不同牌号的炭黑及炭黑用量对EPDM/ACM共混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用量的炭黑填充共混胶均表现出Payne效应,炭黑用量越大、粒径越小,Payne效应越明显;粒径小的炭黑补强效果好,但不利于分散和加工,粒径大的炭黑,硫化延迟;炭黑N330、N550和CD2109填充共混胶的综合性能较好;炭黑N330用量越大,共混胶的门尼粘度、硫化扭矩、硬度和磨耗性能均升高,正硫化时间、焦烧时间、拉断伸长率和回弹性减小,填充60份炭黑拉伸强度最好,为16.2MPa,填充80份炭黑撕裂强度最好,为36.9N·mm-1。最后研究了EPDM、ACM及其共混胶的耐热氧老化性能。FTIR分析表明,EPDM老化后含氧结构多是通过消耗甲基生成,ACM橡胶的表面氧化降解多发生在主链的亚甲基碳上,共混胶老化前期以断裂为主,后期以交联为主;体视显微镜、SEM和物理性能均表明,加入ACM共混可提高EPDM的耐热氧老化性能。

邢祥菊[4](2013)在《含丙烯腈基团橡胶共混改性及性能优化》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含丙烯腈基团橡胶(NBR、HNBR)与饱和分子链结构橡胶的共混改性,本课题采用HNBR与AEM共混改善HNBR的性能,并且得出综合性能优异的共混配比以改善NBR的性能,以及NBR分别与HNBR、AEM、CM共混改善NBR的耐热性能,主要研究了共混比例、不同补强剂并用对共混胶料性能的影响。综合两种橡胶各方面的优秀特点,制备耐高温、耐低温、耐老化和力学性能优异的共混材料。研究表明:HNBR与AEM橡胶并用,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能够明显提高HNBR的耐热空气老化性能,改善HNBR的低温性能,随着AEM用量的增加,HNBR/AEM共混胶料的硫化速率降低,加工性能提高,力学性能降低,耐热空气老化后性能提高,耐油性能降低;补强剂中并用甲基丙烯酸盐可以提高HNBR/AEM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MgMA的效果较ZDMA好。与NBR相比,HNBR具有较高力学性能、耐高温老化性和耐臭氧性能,NBR与HNBR具有很好的相容性,NBR并用HNBR可以明显提高了NBR的力学性能、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和耐臭氧老化性能,随着HNBR用量的增加,NBR/HNBR共混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拉断伸长率逐渐提高,热空气老化后性能变化率逐渐降低,压缩永久变形逐渐增加,臭氧老化后性能保持率逐渐提高。NBR与AEM并用能明显改善胶料的加工性能,提高胶料的耐老化性能,但随着AEM用量的增加,NBR/AEM共混胶料的力学性能降低;HNBR/AEM(50/50)共混胶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NBR与HNBR/AEM(50/50)共混时的性能,并用HNBR/AEM(50/50)能明显提高NBR的耐高温老化性能和耐臭氧性能,随着并用胶HNBR/AEM(50/50)含量的增加,NBR/HNBR/AEM共混胶的加工性能提高,力学性能先降低后增加,热空气老化后性能变化率降低,臭氧老化后性能保持率增加。NBR与CM具有很好的相容性,NBR与CM并用明显改善NBR的耐高温老化性能和耐臭氧老化性能,随着CM用量的增加,NBR/CM共混胶的拉伸强度降低,撕裂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增加热空气老化后性能变化率降低,耐臭氧老化后性能保持率提高;DMA分析表明并用CM后胶料的低温性能降低。TGA分析表明,NBR/CM(60/40)的主链降解温度低于NBR,但失重比例较少,因此耐高温性能仍较好。

吴丹[5](2013)在《化工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以吉化乙丙橡胶工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产业、橡胶制品、润滑油领域等各个行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乙丙橡胶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化工装置追求连续化平稳生产和效益最大化,化工产品具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性质,以及化工生产过程中高温高压高危害的特点,要求化工项目建设质量必须具备较强的安全运行条件和质量保证要求。化工项目前期交流准备时间长,项目施工周期长,投资费用高,技术含量高,因此,做好化工项目的质量控制,保障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是化工装置建设过程中追求的最主要目标。本文通过深入探讨我国化工项目质量控制现状,通过对项目特点的深入剖析,对影响化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和主要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本文还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有机合成厂7万吨/年乙丙橡胶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为实例,从工程建设的各个角度,剖析了化工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以项目质量为根本,分析了项目从设计、施工、采购到管理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和保证措施,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化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计划,为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借鉴,收到了实效。

刘壮[6](2011)在《吉林石化公司乙丙橡胶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乙丙橡胶,有机化合物制品,是橡胶制品工业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原材料,有多种良好的理化特性。乙丙橡胶有优异的耐天候、耐臭氧、耐热、耐酸碱、耐水蒸汽、颜色稳定性、电性能、充油性及常温流动性。在汽车行业,建筑行业,电气电子等行业的润滑油改性、中低档密封条、杂品杂件、塑胶跑道等领域广泛应用。吉林石化公司作为国内唯一的一个乙丙橡胶生产厂家,虽然没有国内的竞争者,但是同国外乙丙橡胶生产厂家的竞争却非常激烈。十几年来,国外共有九个国家、十二个主要化工企业生产的一百多个牌号的乙丙橡胶在国内销售,销售形势不容乐观。本文立足吉林石化公司乙丙橡胶产品,通过营销环境分析,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市场,对产品进行定位,改进营销策略,以建立吉林石化公司的新的市场优势。首先,本文对乙丙橡胶的营销环境进行了分析。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对乙丙橡胶生产能力、供需情况、消费状况等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同时对乙丙橡胶主要竞争对手也进行了分析,从而使乙丙橡胶的营销环境得以深入剖析。全球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北美(美国)、西欧、亚洲(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从乙丙橡胶消费量的分布情况来看,目前乙丙橡胶的主要消费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此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仍然是国外乙丙橡胶生产商。主要有美国Exxon、Dow、Lion、荷兰的DSM、德国Lanxess公司、日本JSR、韩国KumHo以及SK公司。其次,对吉化乙丙橡胶的市场进行分析。在产品区域分布上,华东、华北是乙丙橡胶的传统市场,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好。但是,吉林石化公司目前的生产状况,吉林石化公司应调整目标市场,将东北、华南确定为新的目标市场。在客户群体上,吉林石化公司在长期的乙丙橡胶营销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核心客户群,本文分析了核心用户和大工业用户的采购情况。对吉林石化公司乙丙橡胶营销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从而确定乙丙橡胶的目标市场及产品定位。最后,制定了乙丙橡胶的营销策略。依据乙丙橡胶目标市场,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四个方面制定营销策略。吉林石化公司乙丙橡胶产品目前处于成长期,将产品策略的重点放在质量、成本和服务上,进一步巩固企业的地位,开发新的用户。在新的目标市场开发过程中要突出产品技术服务优势,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加大技术服务的投入。同时要灵活的实施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组合,实行加强渠道管理、组织客户走访、对下游企业的业务培训定期、参加行业展销会,保证市场开发成功。

崔小明[7](2010)在《乙丙橡胶市场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国内外乙丙橡胶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发展我国乙丙橡胶生产的建议。

崔小明[8](2010)在《我国乙丙橡胶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乙丙橡胶(EPR)是由乙烯和丙烯为主要单体共聚而得的聚合物,依据分子链中单体组成的不同,有二元乙丙橡胶(EPM)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之分,后者是由乙烯、丙烯与少量非共扼二烯烃单体共聚而得到的三元共聚物。由于乙丙橡胶分子链具有高度的饱和性,使得其具有优异的耐臭氧性、耐老化

李璐[9](2008)在《EPDM/CPE并用胶料配方设计与应用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氯化聚乙烯(CPE)并用胶料的配方设计和应用性能,包括EPDM/CPE并用比、硫化体系、补强体系、软化剂、防老剂,硫化时间等对EPDM/CPE共混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空气老化性能、永久变形等性能的影响,利用电子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共混硫化胶的拉伸断面形貌,分析了其内部共混胶料的相态结构。研究表明,在EPDM中并用一定量的CPE,有助于改善EPDM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和扯断永久变形性能。经力学性能测试和SEM观察分析,当EPDM/CPE=70/30时,共混胶料相态均匀,硫化胶的综合性能最好。在所研究的补强体系中,选择快压出炭黑N550,其粒子表面比较光滑,结构性高,对EPDM/CPE共混胶的补强效果好。但过量的炭黑容易形成聚集体,降低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在本研究中,适宜用量为50份。随硫化时间的增加,过氧化物硫化胶的硬度和拉伸强度增加,扯断伸长率和永久变形下降。复合交联硫化胶的硬度增大,拉伸强度先增大后降低,永久变形降低。当EPDM/CPE共混胶在压力10MPa,温度150℃的条件下硫化10min时,其硫化胶的综合性能最好。在所研究的防老剂中,RD与MB并用时,耐热防护效果显着。在RD用量为2.0份,MB用量为1.0份时,对EPDM/CPE共混胶的防护效果较好。在所研究的软化剂中,石蜡油与DBP并用时,软化和增塑效果明显,同时由于DBP与EPDM的相容性不是很好,有轻微喷出的特点,可提高胶管的脱模性和外观光亮度。但DBP用量不宜过多,研究表明在石蜡油/DBP=5/3时,软化效果最佳。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中,采用DCP做为硫化剂,同时加入助硫化剂TAIC,能够明显提高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改善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当DCP用量为4.0份,TAIC用量为1.0份时,对EPDM/CPE共混胶的硫化效果最好。利用正交设计助手软件设计正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到过氧化物硫化体系各参数的最佳组合为A3B3C1D1,即:EPDM/CPE= 70/30;DCP用量为4phr; N550用量为50phr;硫化时间为10min。由此确定出采用过氧化物硫化的最佳胶料配方为:EPDM/CPE 70/30, DCP 4.0, N550 50, TAIC 1.0, RD 2.0, MB 1.0, CTP 0.3, ZnO 3.0, MgO 5.0,硬脂酸1.0,古马隆树脂2.0,石蜡油5.0, DBP 3.0。硫化条件为:压力10MPa,温度150℃,时间10min。最佳配方的过氧化物硫化胶和复合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都优于纯EPDM。与过氧化物硫化胶相比,复合交联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更高,但扯断永久变形也更大,且耐热空气老化性能较差。两种硫化胶在力学性能和耐热空气老化性能上各有所长。对此,可通过对EPDM/CPE采用新的合理的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实现EPDM/CPE的复合交联,更好地解决硫化胶的力学性能与耐老化性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改善EPDM/CPE硫化胶的综合性能,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尚有待于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方海珍[10](2007)在《耐150℃~300℃高温输送带的研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国内炼焦、水泥、冶金等行业输送物料的实际工况条件,以研制低成本、易加工、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耐高温输送带为目标,在对覆盖胶和过渡胶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成功研制开发了以EPDM4045为主体材料的T3型耐高温输送带;采用炭黑包覆型三元乙丙橡胶新材料技术,成功研制开发了新型耐180℃高温覆盖胶;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浸渍预处理聚酯短纤维,借鉴芳纶短纤维增强橡胶耐烧蚀柔性绝热层材料技术,成功研制开发了耐烧蚀、耐180℃高温覆盖胶;通过隔热材料与隔热结构的研究,优化了耐高温输送带结构。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成功开发了新型耐180℃高温输送带、耐烧蚀输送带和耐300℃高温输送带。研究结果表明:(1)EPDM的耐热性能好,但粘合性差,选择与设计过渡胶层是EPDM耐高温输送带研制的一个关键。(2)EPDM耐高温输送带硫化时易起泡,解决办法是采用热贴合成型工艺,在硫化工序施缓压,以排除窝在胶带表面的空气。适当增加EPDM硫化胶的交联密度,提高其热撕裂强度,也有利于防止硫化过程中起泡。(3)硫化时控制涤棉帆布带芯的伸长率为1~2%,EP帆布带芯要张紧但不拉伸,将能更好地控制耐热输送带的热收缩率。(4)T3型EPDM耐高温输送带,采用浸胶涤棉帆布比高模低缩浸胶EP帆布作为带芯材料在满足性能要求前提下,加工制造成本更低。

二、吉化生产的4045型快速硫化三元乙丙胶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吉化生产的4045型快速硫化三元乙丙胶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吉化公司乙丙橡胶生产技术及其产品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乙丙橡胶装置生产技术
    1.1 原料体系
    1.2 主要产品牌号
    1.3 产品性能以及应用领域
2 实验
    2.1 主要原材料
    2.2 主要设备
    2.3 试样制备
    2.4 性能测试标准
3 结果与讨论
    3.1 J-3080与国外同类产品对比配方试验研究
    3.2 J-3080与国外A、B产品的低含胶率配方对比研究
    3.3 J-4090与Keltan 6950牌号共混胶研究
4 结论

(2)新型耐热输送带的研制及核心反应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1 绪论
    1.1 耐热输送带概述
    1.2 国内耐热输送带的研究开发现状
    1.3 国际耐热输送带的研究开发现状
    1.4 课题背景和研究思路
2 新型耐热输送带弹性体材料设计
    2.1 文献综述
    2.2 弹性体材料设计的技术要求及原理
    2.3 弹性体材料设计及化学衡算
    2.4 本章小结
3 新型耐热输送带弹性体材料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2 新型耐热输送带弹性体材料试验结果和讨论
    3.3 本章小结
4 新型耐热输送带结构/帆布设计及其耐热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2 新型耐热输送带结构设计
    4.3 新型耐热输送带帆布设计
    4.4 新型耐热输送带帆布耐热试验的结果和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新型耐热输送带高温层间粘合核心反应特征的研究
    5.1 实验部分
    5.2 常温及高温条件下粘合机理分析
    5.3 新型耐热输送带 175OC 层间粘合反应特征影响因素研究
    5.4 基于覆盖胶导热条件下层间粘合强度的应用性能研究及覆盖胶厚度设计
    5.5 模拟现场高温条件下层间粘合强度的试验技术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新型耐热输送带的试制及其技术性能解析
    6.1 试制流程
    6.2 主要工序装备及关键技术参数
    6.3 新型耐热输送带的技术性能
    6.4 课题成果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耐热传动带用EPDM/ACM共混胶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三元乙丙胶(EPDM)
        1.1.1 三元乙丙胶的发展概况
        1.1.2 三元乙丙胶的结构与性能
        1.1.3 三元乙丙胶的应用
    1.2 丙烯酸酯胶(ACM)
        1.2.1 丙烯酸酯胶发展概况
        1.2.2 丙烯酸酯胶的结构与性能
        1.2.3 丙烯酸酯胶的应用
    1.3 橡胶并用
        1.3.1 橡胶并用定义及目的
        1.3.1.1 狭义与广义的橡胶并用
        1.3.1.2 橡胶并用的目的
        1.3.2 橡胶并用的方法及并用胶形态
        1.3.2.1 橡胶并用的方法
        1.3.2.2 并用胶的形态
        1.3.3 橡胶并用存在的问题
        1.3.4 橡胶并用相容性及共硫化问题的解决
        1.3.5 EPDM/ACM共混胶所用相容剂的介绍
    1.4 EPDM与ACM并用胶研究进展
        1.4.1 EPDM橡胶并用
        1.4.2 ACM橡胶并用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5.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EPDM/ACM共混胶相容性的研究
    2.1 实验准备
        2.1.1 主要原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1.3 试样制备
        2.1.3.1 三元乙丙胶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
        2.1.3.2 混炼胶及硫化胶的制备
        2.1.4 性能测试
    2.2 不同配比的EPDM/ACM共混胶相容性的研究
        2.2.1 试验配方
        2.2.2 结果分析
        2.2.2.1 相容性预测
        2.2.2.2 门尼粘度
        2.2.2.3 DSC分析
        2.2.2.4 红外光谱分析
        2.2.2.5 热失重分析
        2.2.2.6 物理性能分析
    2.3 不同相容剂对EPDM/ACM相容性的影响
        2.3.1 实验配方
        2.3.2 自制EPDM-g-MAH的表征
        2.3.3 自制EPDM-g-MAH增容共混胶的红外分析
        2.3.4 不同相容剂增容共混胶的DSC分析
        2.3.5 不同相容剂增容共混胶的物理性能
        2.3.5.1 AEM
        2.3.5.2 自制EPDM-g-MAH
        2.3.5.3 锦湖EPDM-g-MAH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PDM/ACM共混胶硫化体系的研究
    3.1 实验准备
        3.1.1 主要原材料
        3.1.2 实验设备
        3.1.3 试样制备
        3.1.4 性能测试
    3.2 不同硫化体系对EPDM/ACM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2.1 实验配方
        3.2.2 结果与讨论
        3.2.2.1 硫化特性
        3.2.2.2 交联密度
        3.2.2.3 物理性能
        3.2.2.4 动态力学性能
    3.3 正交设计法优化EPDM/ACM共混胶硫化体系
        3.3.1 实验配方
        3.3.2 结果与讨论
        3.3.2.1 硫化特性
        3.3.2.2 物理性能
    3.4 不同硫化温度对EPDM/ACM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4.1 实验配方
        3.4.2 硫化参数的计算
        3.4.3 结果与讨论
        3.4.3.1 硫化特性
        3.4.3.2 物理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PDM/ACM共混胶补强填充体系的研究
    4.1. 实验准备
        4.1.1 主要原材料
        4.1.2 实验设备
        4.1.3 试样制备
        4.1.4 性能测试
    4.2 炭黑品种对EPDM/ACM混炼胶性能的影响
        4.2.1 实验配方
        4.2.2 门尼粘度及硫化特性
        4.2.3 炭黑分散性
        4.2.4 物理机械性能
        4.2.5 动态力学性能
        4.2.5.1 应变扫描
        4.2.5.2 频率扫描
    4.3 炭黑用量对EPDM/ACM混炼胶性能的影响
        4.3.1 实验配方
        4.3.2 门尼粘度及硫化特性
        4.3.3 炭黑的分散性
        4.3.4 物理机械性能
        4.3.5 动态力学性能
        4.3.5.1 应变扫描
        4.3.5.2 频率扫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PDM、ACM及其共混胶的老化性能的基础研究
    5.1 实验准备
        5.1.1 主要原材料
        5.1.2 实验设备
        5.1.3 实验配方
        5.1.4 试样制备及性能测试
    5.2 硫化胶老化结构红外分析
        5.2.1 EPDM硫化胶老化结构红外分析
        5.2.2 ACM硫化胶老化结构红外分析
        5.2.3 EPDM/ACM共混胶硫化胶老化结构红外分析
    5.3 硫化胶老化形貌的体视显微镜与SEM分析
        5.3.1 EPDM硫化胶
        5.3.2 ACM硫化胶
        5.3.3 EPDM/ACM共混胶硫化胶
    5.4 硫化胶老化前后物理性能的变化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含丙烯腈基团橡胶共混改性及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橡胶并用理论
        1.1.1 橡胶并用
        1.1.2 橡胶并用的相容性
        1.1.3 聚合物共混的目的和意义
        1.1.4 制备聚合物共混物的方法
    1.2 丁腈橡胶简介
        1.2.1 丁腈橡胶的分类
        1.2.2 丁腈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1.2.3 丁腈橡胶的配合体系
        1.2.4 NBR的共混改性
    1.3 氢化丁腈橡胶简介
        1.3.1 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1.3.2 氢化丁腈橡胶的分类与牌号
        1.3.3 氢化丁腈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1.3.4 氢化丁腈橡胶的的配合体系
        1.3.5 HNBR的共混改性
    1.4 乙烯丙烯酸酯橡胶
        1.4.1 AEM橡胶分类与牌号
        1.4.2 AEM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1.4.3 配合特性
        1.4.4 AEM的应用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原材料
    2.2 基本配方
    2.3 实验中所用仪器
    2.4 制样及工艺条件
        2.4.1 混炼
        2.4.2 硫化
    2.5 性能测试
        2.5.1 胶料硫化特性测试
        2.5.2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2.5.3 热空气老化性能测试
        2.5.4 耐臭氧老化性能测试
        2.5.5 耐油性能测试
        2.5.6 热失重分析(TG)
        2.5.7 动态力学分析(DMA)
        2.5.8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5.9 力学法交联密度的测定
3 氢化丁腈橡胶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并用性能的研究
    3.1 HNBR与AEM并用比例对胶料性能的影响
        3.1.1 HNBR/AEM共混胶基础配方
        3.1.2 HNBR/AEM共混胶的硫化特性
        3.1.3 HNBR/AEM共混胶料的力学性能
        3.1.4 HNBR/AEM共混胶料的耐老化性能
        3.1.5 HNBR/AEM共混胶料的耐油性能
        3.1.6 HNBR/AEM共混胶料的热失重分析
        3.1.7 HNBR/AEM共混胶料的扫描电镜分析
        3.1.8 HNBR/AEM共混胶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3.2 炭黑/白炭黑/甲基丙烯酸盐并用对HNBR/AEM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2.1 炭黑/白炭黑/甲基丙烯酸盐并用胶料的基本配方
        3.2.2 炭黑/白炭黑/甲基丙烯酸盐并用胶料的硫化特性
        3.2.3 炭黑/白炭黑/甲基丙烯酸盐并用胶料的力学性能
        3.2.4 炭黑/白炭黑/甲基丙烯酸盐并用胶料的耐老化性能
        3.2.5 炭黑/白炭黑/甲基丙烯酸盐并用胶料的耐油性能
        3.2.6 炭黑/白炭黑/甲基丙烯酸盐并用的动态力学性能
    3.3 本章小结
4 丁腈橡胶与氢化丁腈橡胶并用性能的研究
    4.1 NBR与NBR性能对比
        4.1.1 NBR与HNBR的基本配方
        4.1.2 NBR与HNBR的硫化特性和门尼粘度
        4.1.3 NBR与HNBR的常温力学性能
        4.1.4 NBR与HNBR的高温力学性能
        4.1.5 NBR与HNBR的耐热性能
        4.1.6 NBR与HNBR的耐油性能
        4.1.7 NBR与HNBR的加工性能分析(RPA)
    4.2 NBR/HNBR共混胶性能研究
        4.2.1 NBR/HNBR共混胶基础配方
        4.2.2 NBR/HNBR共混胶的硫化特性
        4.2.3 NBR/HNBR共混胶的力学性能
        4.2.4 NBR/HNBR共混胶的耐臭氧老化性能
        4.2.5 NBR/HNBR共混胶的热失重分析
        4.2.6 NBR/HNBR共混胶的扫描电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丁腈橡胶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并用性能的研究
    5.1 NBR与AEM并用比例对胶料性能的影响
        5.1.1 NBR/AEM共混胶基础配方
        5.1.2 NBR/AEM共混胶的硫化特性
        5.1.3 NBR/AEM共混胶的力学性能
        5.1.4 NBR/AEM共混胶的耐老化性能
        5.1.5 NBR/AEM共混胶的耐油性能
    5.2 NBR与HNBR/AEM(50/50)并用比例对胶料性能的影响
        5.2.1 NBR/HNBR/AEM共混胶基础配方
        5.2.2 NBR/HNBR/AEM共混胶的硫化特性
        5.2.3 NBR/HNBR/AEM共混胶的力学性能
        5.2.4 NBR/HNBR/AEM共混胶的耐臭氧性能
        5.2.5 NBR/HNBR/AEM共混胶的扫描电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丁腈橡胶与氯化聚乙烯橡胶并用性能的研究
    6.1 NBR/CM共混胶的基础配方
    6.2 NBR/CM共混胶的硫化特性
    6.3 NBR/CM共混胶的力学性能
    6.4 NBR/CM共混胶的耐臭氧老化性能
    6.5 NBR/CM共混胶的热失重分析
    6.6 NBR/CM共混胶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6.7 NBR/CM共混胶的扫描电镜分析
    6.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化工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以吉化乙丙橡胶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化工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1.2.2 国外化工项目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1.3 重点工作方向及论文结构
        1.3.1 论文的重点工作
        1.3.2 研究内容的创新部分
第二章 化工工程项目中的质量控制
    2.1 化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2.1.1 化工装置建设质量的要求与特性
        2.1.2 化工装置建设质量的特点
    2.2 化工装置建设质量的控制方法
        2.2.1 化工装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2.3 化工工程项目中的质量控制内容
        2.3.1 质量控制的对象
        2.3.2 化工装置建设质量的重点控制环节
        2.3.3 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三章 吉化7万吨/年乙丙橡胶工程项目一期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简介
        3.1.2 技术来源
        3.1.3 乙丙橡胶市场分析
    3.2 吉化乙丙橡胶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
        3.2.1 项目组织结构的确定
        3.2.2 项目质量目标的确定
        3.2.3 项目参建单位的确定
        3.2.4 项目施工方案的确定
        3.2.5 项目重大技术措施的确定
    3.3 吉化乙丙橡胶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及措施
        3.3.1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
        3.3.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3.3 监理工作质量控制
第四章 吉化7万吨/年乙丙橡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效果分析
    4.1 不符合项控制(not conformance control,NCC)
        4.1.1 不符合项的分类
        4.1.2 乙丙橡胶项目安装工程不符合项统计分析
    4.2 现场焊接质量一次合格率统计分析
        4.2.1 焊接质量合格率分析
        4.2.2 PDCA循环
        4.2.3 装置焊接质量总体情况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6)吉林石化公司乙丙橡胶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乙丙橡胶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2.1 乙丙橡胶产品介绍
    2.2 乙丙橡胶市场供需分析
    2.3 乙丙橡胶主要厂商分析
    2.4 乙丙橡胶价格分析
第3章 吉林石化公司乙丙橡胶市场分析
    3.1 地域分布分析
    3.2 消费结构分析
    3.3 核心客户分析
    3.4 目标市场分析
第4章 吉林石化公司乙丙橡胶营销策略
    4.1 乙丙橡胶产品策略
    4.2 乙丙橡胶价格策略
    4.3 乙丙橡胶产品渠道策略
    4.4 乙丙橡胶产品促销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乙丙橡胶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市场分析
    1.1 生产现状
    1.2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2 我国市场分析
    2.1 生产现状
    2.2 装置新建或扩建情况
    2.3 进出口
        2.3.1 进口量
        2.3.2 进口来源
        2.3.3 进口价格
        2.3.4 出口
        2.3.5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3 我国乙丙橡胶产业面临的挑战
4 产业发展对策

(8)我国乙丙橡胶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产现状
二、新建或扩建情况
三、进出口情况
    1. 进口量不断增加
    2. 进口来源多样化
    3. 进口价格
    4. 出口情况
    5. 市场价格
    6.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四、我国乙丙橡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 面临的挑战
    2. 我国乙丙橡胶的发展对策

(9)EPDM/CPE并用胶料配方设计与应用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三元乙丙橡胶
        1.1.2 氯化聚乙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纯橡胶胶管
        1.2.2 并用橡胶胶管
    1.3 胶管并用胶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内容
        1.4.3 创新点
第2 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材料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基本配方
    2.4 试样制备
    2.5 性能测试及数据处理
第3 章 结果与讨论
    3.1 并用比对于EPDM/CPE 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2 补强体系对于EPDM/CPE 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3 硫化时间对于EPDM/CPE 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4 防老剂对于EPDM/CPE 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5 软化剂对于EPDM/CPE 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6 不同硫化体系对于EPDM/CPE 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6.1 过氧化物硫化体系对于EPDM/CPE 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6.2 复合硫化体系对于EPDM/CPE 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7 不同硫化体系对于EPDM/CPE 共混胶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
    3.8 最佳胶料配方的确定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耐150℃~300℃高温输送带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耐热输送带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1.1.1 骨架材料
        1.1.2 覆盖胶
        1.1.3 加工工艺
        1.1.4 产品研制事例
    1.2 国外耐热输送带的研究和开发进展
        1.2.1 覆盖胶和带芯贴胶的研究
        1.2.2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1.3 相关研究成果
    1.4 本文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第二章 T_3型耐高温输送带的研制
    2.1 实验原料、设备及检测方法
        2.1.1 主要原材料
        2.1.2 主要实验设备
        2.1.3 检测方法
    2.2 覆盖胶配方成分设计
        2.2.1 配方成分的选择
        2.2.2 基本配方体系正硫化时间公式的推导
        2.2.3 提高基本配方体系硫化速度的措施
        2.2.4 覆盖胶配方的优选
    2.3 过渡胶配方成分设计
        2.3.1 配方成分的选择
        2.3.2 生胶并用比的确定和配方的优选
    2.4 T_3型耐高温输送带的制备
        2.4.1 制备工艺
        2.4.2 成品性能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耐高温覆盖胶的研制
    3.1 实验原料、设备、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3.2 配方成分的选择
    3.3 配方确定和性能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耐烧蚀覆盖胶的研制
    4.1 实验原料、设备、检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4.2 配方成分的选择
    4.3 配方确定和性能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隔热材料与隔热结构的研究
    5.1 几种材料隔热性能的试验比较
        5.1.1 试验仪器与材料
        5.1.2 隔热试验
        5.1.3 结果分析
    5.2 隔热结构与对应的受热温度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几种新型耐高温输送带的研制
    6.1 新型耐180℃高温输送带的研制
        6.1.1 技术要求、检测方法、试验配方及主要仪器设备
        6.1.2 产品试制和性能检测
        6.1.3 结果讨论
    6.2 耐烧蚀、耐180℃输送带的研制
        6.2.1 试验配方、主要仪器设备、检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6.2.2 产品试制和性能检测
        6.2.3 结果讨论
    6.3 耐300℃高温输送带的研制
        6.3.1 结构设计
        6.3.2 产品制作
        6.3.3 性能测试
        6.3.4 结果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吉化生产的4045型快速硫化三元乙丙胶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吉化公司乙丙橡胶生产技术及其产品应用[J]. 蔡小平,邹向阳,车浩,王积悦,孙聚华. 世界橡胶工业, 2016(02)
  • [2]新型耐热输送带的研制及核心反应特征的研究[D]. 谢艳霞. 中国矿业大学, 2013(05)
  • [3]耐热传动带用EPDM/ACM共混胶性能的研究[D]. 祝岩婷. 青岛科技大学, 2013(07)
  • [4]含丙烯腈基团橡胶共混改性及性能优化[D]. 邢祥菊. 青岛科技大学, 2013(07)
  • [5]化工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以吉化乙丙橡胶工程为例[D]. 吴丹.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 [6]吉林石化公司乙丙橡胶营销策略研究[D]. 刘壮. 吉林大学, 2011(08)
  • [7]乙丙橡胶市场分析[J]. 崔小明. 化学工业, 2010(04)
  • [8]我国乙丙橡胶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J]. 崔小明. 中国橡胶, 2010(03)
  • [9]EPDM/CPE并用胶料配方设计与应用性能的研究[D]. 李璐. 南昌航空大学, 2008(06)
  • [10]耐150℃~300℃高温输送带的研制[D]. 方海珍. 南京理工大学, 2007(11)

标签:;  ;  ;  ;  ;  

吉华4045型快速硫化三元乙丙橡胶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